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39页 |
·引言 | 第10页 |
·低维(氢)氧化镍研究现状 | 第10-22页 |
·低维(氢)氧化镍的合成研究 | 第10-15页 |
·低维(氢)氧化镍的应用研究 | 第15-22页 |
·低维(氢)氧化镍/碳杂化材料研究现状 | 第22-28页 |
·低维(氢)氧化镍/碳杂化材料的种类 | 第22-27页 |
·低维(氢)氧化镍/碳杂化材料的应用研究 | 第27-28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9页 |
第2章 石墨烯/Ni(OH)_2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39-59页 |
·前言 | 第39-41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采用 RAFT 聚合反应合成 PVP-N332 | 第41页 |
·制备氧化石墨烯(GO) | 第41页 |
·炔基化氧化石墨烯(AGO)的制备 | 第41-42页 |
·PVP 共价键修饰氧化石墨烯(PGO) | 第42页 |
·石墨烯/Ni(OH)_2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42页 |
·分析测试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5页 |
·合成 PVP-N_3 | 第43-45页 |
·采用 click 反应合成 PGO | 第45-49页 |
·PG/Ni(OH)_2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49-51页 |
·PG/Ni(OH)_2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第3章 核壳结构 Ni(SO_4)_(0.3)(OH)_(1.4)/C 杂化纳米带 | 第59-76页 |
·前言 | 第59-60页 |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合成 Ni(SO_4)_(0.3)(OH)_(1.4)纳米带 | 第60页 |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 Ni(SO_4)_(0.3)(OH)_(1.4)/C 杂化纳米带 | 第60-61页 |
·纳米带表征 | 第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2页 |
·合成 Ni(SO_4)_(0.3)(OH)_(1.4)纳米带 | 第61-63页 |
·合成 Ni(SO_4)_(0.3)(OH)_(1.4)/C 核壳结构纳米带 | 第63-68页 |
·Ni(SO_4)_(0.3)(OH)_(1.4)/C 杂化纳米带表征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第4章 核壳结构 NiO/C 杂化纳米带合成 | 第76-99页 |
·前言 | 第76-77页 |
·实验部分 | 第77-78页 |
·具有核壳结构的 NiO/C 杂化纳米带的合成 | 第77页 |
·制备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 第77-78页 |
·纳米带表征 | 第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95页 |
·合成核壳 NiO/C 杂化纳米带 | 第78-82页 |
·热处理温度对 Ni(SO_4)_(0.3)(OH)_(1.4)纳米带结构转变的影响 | 第82-89页 |
·葡萄糖检测条件优化 | 第89-92页 |
·安培法检测葡萄糖 | 第92-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附录 A 试剂来源及纯化 | 第102-10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