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旅游业蓬勃发展 | 第9页 |
·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迅速 | 第9-10页 |
·全球化背景下地域特色缺失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发展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国外发展研究情况 | 第11-14页 |
·国内发展研究情况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理论研究 | 第15页 |
·实地调研 | 第15页 |
·实践探讨 | 第15-16页 |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 | 第17-24页 |
·水利风景区概述 | 第17-18页 |
·水利风景区与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等类别的区别 | 第18页 |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水库概念 | 第18-19页 |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概述 | 第20-21页 |
·景观设计概念 | 第20-21页 |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概念 | 第21页 |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水安全第一原则 | 第21-22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22页 |
·地方特色原则 | 第22页 |
·生态可持续原则 | 第22页 |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资源分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地域特色相关理论研究 | 第24-29页 |
·地域特色的概念与内涵 | 第24页 |
·地域概念 | 第24页 |
·地域特色概念 | 第24页 |
·地域特色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场所精神 | 第24-25页 |
·批判的地域主义 | 第25页 |
·乡土景观设计理论 | 第25-26页 |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与地域特色的关系 | 第26-27页 |
·地域特色是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的本质属性 | 第26页 |
·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营造凸出地域特色 | 第26-27页 |
·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的方法 | 第27-29页 |
·抽象表达 | 第27页 |
·对比融合 | 第27页 |
·象征手法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基于地域特色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对策 | 第29-59页 |
·水利工程景观与风景区景观设计 | 第29-35页 |
·水利工程概述 | 第29-30页 |
·水利工程景观特色 | 第30-32页 |
·水利工程景观设计 | 第32-35页 |
·地文景观与风景区景观设计 | 第35-44页 |
·天景气候景观设计 | 第35-37页 |
·地貌景观设计 | 第37-44页 |
·水文景观与风景区景观设计 | 第44-52页 |
·水文景观概述 | 第44页 |
·水库湖泊的景观特色 | 第44-45页 |
·水库湖泊的平面形状研究 | 第45-46页 |
·水库湖泊景观设计 | 第46-52页 |
·地域文化与风景区景观设计 | 第52-55页 |
·地域文化概述 | 第52-53页 |
·风景区的人文特色 | 第53页 |
·风景区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 第53-55页 |
·生物景观与风景区景观设计 | 第55-59页 |
·生物景观的地域差异 | 第55-56页 |
·恢复受损生态系统 | 第56-57页 |
·生物景观特色营造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贵州高原千岛湖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 | 第59-69页 |
·项目概况 | 第59-61页 |
·地理区位 | 第59页 |
·自然环境 | 第59-60页 |
·人文环境 | 第60-61页 |
·景观设计构思 | 第61页 |
·景观布局与分区 | 第61-63页 |
·基于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 | 第63-68页 |
·地文景观设计 | 第63-64页 |
·水文景观设计 | 第64-65页 |
·人文景观设计 | 第65-66页 |
·生物景观设计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