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化与族群关系研究--基于西安地区河南人群的调查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绪论 | 第14-38页 |
| 一、论文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4-17页 |
| (一) 论文选题的缘起 | 第14-15页 |
|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5-17页 |
| 二、污名化和族群研究综述 | 第17-33页 |
| (一) 污名化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 (二) 族群研究综述 | 第25-33页 |
| 三、主要研究方法和理论 | 第33-35页 |
| (一)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 (二) 研究用访谈资料和文本资料的效度 | 第33-34页 |
| (三) 研究理论 | 第34-35页 |
| 四、研究思路与思考 | 第35-36页 |
| 五、论文的论点 | 第36-38页 |
| 第1章 :河南人:想象的共同体 | 第38-71页 |
| ·“历史上的河南人” | 第38-43页 |
| ·元代以前的河南省地域的群体迁徙 | 第38-41页 |
| ·元代以后河南省人口的迁徙和流动 | 第41-43页 |
| ·谁是河南人 | 第43-52页 |
| ·污名化之下的河南人 | 第43-44页 |
| ·与籍贯相关的地域:河南省地域的变化 | 第44-45页 |
| ·河南人身份的场景性 | 第45-47页 |
| ·西安的河南人 | 第47-49页 |
| ·实际生活情景下的河南人 | 第49-51页 |
| ·西安地区的河南人对西安的认同 | 第51-52页 |
| ·河南人的性格特点 | 第52-65页 |
| ·陕西籍作家笔下的河南人 | 第53-55页 |
| ·河南人的性格 | 第55-65页 |
| ·陕西人的性格:“冷娃”及其他 | 第65-69页 |
| ·陕西“冷娃”及“陕西十大怪” | 第65-67页 |
| ·普遍的刻板印象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2章 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从河南到西安 | 第71-99页 |
| ·极为猖獗的匪患及其影响 | 第71-80页 |
| ·河南猖獗的匪患 | 第71-77页 |
| ·河南匪患的影响 | 第77-80页 |
| ·河南的内战和外敌入侵 | 第80-83页 |
| ·军阀混战带来的苦难 | 第80-82页 |
| ·日军侵略带来的苦难 | 第82-83页 |
| ·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 | 第83-87页 |
| ·河南省的地理自然概况 | 第83-84页 |
| ·河南省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 第84-87页 |
| ·西安市概况 | 第87-89页 |
| ·民国时期河南人的逃难与迁移 | 第89-93页 |
| ·河南省难民大规模西入陕西 | 第89-90页 |
| ·逃难和战火下的闯关车 | 第90-93页 |
| ·豫陕两省的纠葛 | 第93-98页 |
| ·刘镇华对陕西的祸害 | 第93-96页 |
| ·半世纪的三门峡水库之争 | 第96页 |
| ·潼关“鬼门关”事件始末 | 第96-98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第3章 :地域族群与对河南人污名化 | 第99-138页 |
| ·生活方面对河南人的污名化 | 第99-102页 |
| ·本地人的看法 | 第99-101页 |
| ·河南人对污名化的感受 | 第101-102页 |
| ·时代主题的变迁与污名化 | 第102-115页 |
| ·初来时的艰难与污名 | 第103-109页 |
| ·河南人在西安解放后的生存状况 | 第109-112页 |
| ·改革开放以后对河南人的污名化 | 第112-115页 |
| ·对河南人污名化的知觉 | 第115-127页 |
| ·一代河南人感知的污名化 | 第115-116页 |
| ·二代河南人的感受 | 第116-118页 |
| ·第三代河南人和后来的河南人的感受 | 第118-121页 |
| ·与河南省相邻的山东安徽人的看法 | 第121页 |
| ·只有母亲是河南人的感受 | 第121-122页 |
| ·本地人的看法 | 第122-127页 |
| ·“东头回回”与“西头回回” | 第127-137页 |
| ·本地坊上回民的由来 | 第127-131页 |
| ·西安“东头回回”和客籍清真寺的由来 | 第131-1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 第4章 :污名化与族群边界 | 第138-168页 |
| ·河南人对陕西人的污名化 | 第138-142页 |
| ·文化的差异 | 第138-139页 |
| ·对陕西本地人的看法 | 第139-142页 |
| ·河南旅陕同乡会 | 第142-147页 |
| ·张钫的救济活动 | 第142-145页 |
| ·常香玉的救济活动 | 第145-147页 |
| ·语言、艺术、婚姻中的族群边界 | 第147-158页 |
| ·河南话、陕西话、普通话和戏曲 | 第147-150页 |
| ·政治斗争下的河南人老乡关系 | 第150-152页 |
| ·婚姻方面的界线 | 第152-155页 |
| ·饮食习惯的差异 | 第155-156页 |
| ·河南人的职业 | 第156-158页 |
| ·河南人族群边界的消解 | 第158-162页 |
| ·后来的河南人 | 第158-159页 |
| ·豫剧的生命轮回 | 第159-162页 |
| ·关中的“山东客” | 第162-167页 |
| ·关中山东人的由来 | 第162-164页 |
| ·关中山东人的污名与融入 | 第164-1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7-168页 |
| 结语 | 第168-1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8-182页 |
| 后记 | 第182-183页 |
| 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