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页 |
·舌侧矫治器概述 | 第11-15页 |
·舌侧矫治器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2页 |
·自锁矫治器特点及分类 | 第12-13页 |
·国内外常见舌侧自锁矫治器及其不足 | 第13-14页 |
·数字化舌侧矫治技术的研究 | 第14-15页 |
·结构最优化方法 | 第15-17页 |
·结构优化方法概述 | 第15-16页 |
·最优化算法 | 第16-17页 |
·课题来源和意义 | 第17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个性化舌侧自锁正畸矫治体系数字化设计 | 第19-32页 |
·引言 | 第19页 |
·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 | 第19-20页 |
·基于逆向工程的上下颌全牙列实体模型三维重建 | 第20-26页 |
·CT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 第20-22页 |
·上下颌全牙列点云数据预处理 | 第22-23页 |
·曲面构建与分析 | 第23-26页 |
·个性化舌侧矫治系统模型建立 | 第26-31页 |
·新型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设计 | 第26-28页 |
·个性化舌侧弓丝建模 | 第28-29页 |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的定位 | 第29-30页 |
·个性化舌侧矫治系统 CAD 实体建模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多目标结构优化算法研究 | 第32-48页 |
·引言 | 第32页 |
·基于传统算法的矫治器多目标结构优化 | 第32-36页 |
·个性化矫治器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设计变量及约束条件的确立 | 第35-36页 |
·目标函数及其 Matlab 优化计算 | 第36页 |
·灰色关联度回归模型 | 第36-42页 |
·支持向量机(SVM)介绍 | 第36-37页 |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灰色关联度值计算 | 第38-40页 |
·灰色关联度回归模型建立 | 第40-42页 |
·基于 SVM 的粒子群算法矫治器多目标结构优化 | 第42-45页 |
·粒子群算法 | 第42-44页 |
·粒子群算法的 Matlab 实现 | 第44-45页 |
·基于 SVM 的粒子群算法多目标优化结构参数 | 第45页 |
·传统优化算法与智能优化算法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咬合过程瞬态动力学分析及优化 | 第48-77页 |
·引言 | 第48页 |
·上下牙列间接触和材料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 第48-53页 |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算法 | 第48-50页 |
·初始接触条件的调整 | 第50页 |
·经典接触解析法对有限元法的验证 | 第50-52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瞬态动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加载 | 第53-61页 |
·矫治系统瞬态多体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53-54页 |
·全牙列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54页 |
·材料性能试验 | 第54-58页 |
·定义单元类型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边界条件加载及约束 | 第59-61页 |
·瞬态动力学结果分析及优化 | 第61-69页 |
·上下牙列应力分布规律 | 第61-64页 |
·矫治系统应力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托槽盖优化方案 | 第66-68页 |
·优化后验证分析 | 第68-69页 |
·随机正畸力下舌侧矫治器可靠性分析 | 第69-76页 |
·结构可靠度模型 | 第69-71页 |
·可靠性分析的力学模型 | 第71-72页 |
·矫治器的可靠度 | 第7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个性化舌侧自锁矫治器的制造及摩擦力试验研究 | 第77-91页 |
·引言 | 第77页 |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的制造 | 第77-79页 |
·基于 SLA 的快速成型技术 | 第78页 |
·个性化矫治器的精密铸造 | 第78-79页 |
·试验结果及数值模拟对比 | 第79-83页 |
·个性化矫治器总体技术路线及试验结果 | 第79-82页 |
·试验与模拟结果对比 | 第82-83页 |
·不同托槽摩擦力的实验研究 | 第83-89页 |
·实验条件及步骤 | 第83-8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附件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