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一编》探析程敏政“和会朱、陆”思想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学术回顾 | 第12-15页 |
·明代程敏政“和会朱陆”思想研究 | 第12页 |
·程敏政思想研究的长期缺失 | 第12-13页 |
·当代程敏政“和会朱陆”思想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重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程敏政生平及其著述 | 第17-22页 |
·程敏政生平 | 第17-18页 |
·程敏政学术成就 | 第18-22页 |
3 程敏政“和会朱、陆”的背景 | 第22-31页 |
·走向僵化的“述朱期”理学 | 第22-25页 |
·明初理学官学地位的确立 | 第23-24页 |
·理学的僵化和衰落 | 第24-25页 |
·徽州理学的发展 | 第25-27页 |
·悠久的传统与繁荣 | 第25-27页 |
·新安理学的变革 | 第27页 |
·“和会朱陆”学术风气的兴起 | 第27-31页 |
4 从《道一编》看程敏政“和会朱、陆”思想 | 第31-46页 |
·《道一编》版本流传考证 | 第31-32页 |
·《道一编》“早异晚同”论 | 第32-40页 |
·历史公案的争论 | 第32-33页 |
·“道一”的含义 | 第33-35页 |
·《道一编》“早异晚同”论 | 第35-40页 |
·《道一编》的影响及评价 | 第40-46页 |
·“道一”观点的提出 | 第41-42页 |
·对传统学术思想的挑战 | 第42页 |
·对阳明学说的影响 | 第42-43页 |
·学术研究的新起点 | 第43-46页 |
5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