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及其意义 | 第12-21页 |
(一) 自然人人格标识以及其商业化的界定 | 第12-15页 |
1. 自然人人格的历史沿革 | 第12-14页 |
2. 自然人人格标识的含义 | 第14-15页 |
3. 自然人人格标识的商业化 | 第15页 |
(二) 人格标识商业化的价值 | 第15-19页 |
1. 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的伦理价值 | 第16-17页 |
2. 自然人人格标识的经济价值 | 第17-19页 |
(三) 人格标识商业化与其他权利的边界 | 第19-21页 |
1. 人格标识商业化与公开权 | 第19-20页 |
2. 人格标识与形象权 | 第20页 |
3. 小结 | 第20-21页 |
二、我国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一) 我国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现状 | 第21-22页 |
(二) 我国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立法的缺陷 | 第22-26页 |
1.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立法的矛盾 | 第23页 |
2. 对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法律性质认识不清 | 第23-24页 |
3. 人格标识商业化救济手段分散和单一 | 第24页 |
4. 保护死者人格标识商业化的缺失 | 第24-26页 |
三、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的比较法考察 | 第26-32页 |
(一) 大陆法系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制度 | 第26-30页 |
1. 德国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制度 | 第26-28页 |
2. 日本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制度 | 第28-29页 |
3. 我国台湾地区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制度 | 第29-30页 |
(二) 英美法系自然人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制度 | 第30-32页 |
1. 美国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模式 | 第30页 |
2. 英国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模式 | 第30-32页 |
四、我国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制度之完善 | 第32-39页 |
(一) 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救济途径的完善 | 第32-37页 |
1. 不当得利制度对人格标识商业化的保护 | 第33-34页 |
2. 无因管理制度对人格标识商业化的保护 | 第34-36页 |
3. 完善死者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 | 第36-37页 |
(二) 人格标识商业化保护的限制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