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2.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0页 |
3.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本文研究的现状与方法 | 第11-12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三) 本文的内容、不足与展望 | 第12-14页 |
1.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 | 第12-13页 |
2. 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13页 |
3. 研究的展望 | 第13-14页 |
一、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领导培训模式的相关概述 | 第14-24页 |
(一) 公益性事业单位概念及特征 | 第14-19页 |
1. 事业单位的概念 | 第14页 |
2. 事业单位的分类 | 第14-15页 |
3. 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 | 第15-16页 |
4. 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企业等组织的不同 | 第16-17页 |
5.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概念 | 第17-18页 |
6.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特征 | 第18-19页 |
(二) 培训的相关概述 | 第19-23页 |
1. 培训的定义 | 第19页 |
2. 培训的类型 | 第19-20页 |
3. 培训的主体 | 第20页 |
4. 培训的目的 | 第20页 |
5. 培训的作用 | 第20-21页 |
6. 培训的好处 | 第21页 |
7. 培训的方法 | 第21-22页 |
8. 培训的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三) 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 第23-24页 |
二、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培训模式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24-28页 |
(一)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1. 整体培训工作缺少导向性 | 第24-25页 |
2. 整体培训工作缺少指导性 | 第25页 |
3. 整体培训工作缺少需求性分析 | 第25页 |
4. 整体培训工作缺少多样化内容 | 第25页 |
5. 整体培训工作缺少激励与评估 | 第25-26页 |
(二)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领导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1. 领导培训失实 | 第26页 |
2. 领导培训内容单调 | 第26页 |
3. 领导培训“重短轻长” | 第26页 |
4. 领导培训专业不匹配 | 第26-27页 |
5. 领导培训缺少考核机制 | 第27-28页 |
三、 欧美发达国家公务员培训模式的相关经验借鉴 | 第28-35页 |
(一) 美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28-32页 |
1. 美国公务员培训制度的起源 | 第28-29页 |
2. 美国公务员培训的种类 | 第29-30页 |
3. 美国公务员培训的方法 | 第30-31页 |
4. 美国公务员培训的晋升制度 | 第31-32页 |
(二) 欧洲三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2-35页 |
1. 英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经验借鉴 | 第32页 |
2. 法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经验借鉴 | 第32-33页 |
3. 瑞士公务员培训模式经验借鉴 | 第33-35页 |
四、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培训模式主要问题的对策分析 | 第35-40页 |
(一) 强化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培训的对策 | 第35-38页 |
1. 强化整体培训工作的导向性 | 第35页 |
2. 强化整体培训工作的指导性 | 第35-36页 |
3. 强化整体培训的层次 | 第36页 |
4. 强化整体培训的形式 | 第36-37页 |
5. 建立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培训制度 | 第37页 |
6. 建立有效的评估激励机制 | 第37-38页 |
(二) 强化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领导培训的对策 | 第38-40页 |
1. 强化监管机制,杜绝领导培训失实情况 | 第38页 |
2. 制定科学合理的领导培训计划 | 第38页 |
3. 整合领导培训时间 | 第38页 |
4. 进行定向性领导培训 | 第38-39页 |
5. 建立领导培训考核机制 | 第39-40页 |
五、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理想培训模式的探索 | 第40-45页 |
(一)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党校培训 | 第40-41页 |
1. 完善和落实公益性事业单位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 | 第40页 |
2. 加强常性教育,建设高素质公益性事业单位队伍 | 第40-41页 |
3. 通过党校培训提高领导心理素质 | 第41页 |
(二)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高校培训 | 第41页 |
(三)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培训机构 | 第41-42页 |
(四)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出国培训 | 第42页 |
(五)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培训模式强化设计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