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龙园山体滑坡失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边坡稳定分析研究的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边坡稳定分析研究的现状 | 第14-15页 |
·边坡稳定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中龙园山体边坡岩土结构分析 | 第19-32页 |
·中龙园山体边坡地形地貌概况 | 第19页 |
·中龙园区域气象特征 | 第19页 |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 第19-21页 |
·地质构造 | 第19-20页 |
·地震 | 第20-21页 |
·岩土体结构分析 | 第21-31页 |
·钻探分析 | 第21-26页 |
·标准贯入试验 | 第26-27页 |
·波速试验 | 第27-28页 |
·室内力学试验 | 第28-30页 |
·中龙园边坡岩体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中龙园山体滑坡失稳分析 | 第32-56页 |
·中龙园山体滑坡概况 | 第32页 |
·中龙园山体滑坡成因分析 | 第32-33页 |
·原始支护失效 | 第32-33页 |
·坡顶截洪渠功能散失 | 第33页 |
·超强降雨的诱发 | 第33页 |
·中龙园滑坡失稳分析方法 | 第33-43页 |
·平面破坏计算法 | 第33-35页 |
·简化 Bishop 法 | 第35-37页 |
·Janbu 法 | 第37-40页 |
·Sarma 法 | 第40-43页 |
·中龙园滑坡失稳模拟 | 第43-55页 |
·SoilWorks 简介 | 第43-44页 |
·原始地质模型及参数 | 第44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失稳模拟 | 第45-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中龙园山体滑坡治理技术研究 | 第56-65页 |
·中龙园山体滑坡治理关键技术 | 第56-57页 |
·放坡减荷 | 第56页 |
·截洪渠加固 | 第56页 |
·喷锚支护 | 第56-57页 |
·排水设计 | 第57页 |
·中龙园山体治理方案 | 第57-58页 |
·支护设计方案 | 第57页 |
·支护材料参数 | 第57-58页 |
·治理效果模拟研究 | 第58-64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治理效果模拟 | 第59-60页 |
·模拟结果及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中龙园山体滑坡治理实施及效果评价 | 第65-81页 |
·中龙园山体滑坡治理实施 | 第65-67页 |
·削坡 | 第65页 |
·截洪渠改造 | 第65-66页 |
·锚喷支护 | 第66-67页 |
·中龙园山体滑坡治理施工监测 | 第67-80页 |
·中龙园山体滑坡监测目的 | 第67-68页 |
·中龙园山体滑坡监测内容 | 第68-73页 |
·滑坡监测数据的预处理 | 第73-75页 |
·滑坡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 | 第75-76页 |
·中龙园山体滑坡治理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76-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页 |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