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论文架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38页 |
·激励相容理论 | 第21-31页 |
·激励相容的内涵 | 第21-22页 |
·激励相容理论特征 | 第22-24页 |
·国外激励相容研究文献综述 | 第24-27页 |
·国内激励相容研究文献综述 | 第27-31页 |
·非营利组织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 第31-38页 |
·国外非营利组织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 第32-34页 |
·国内非营利组织员工激励机制研究综述 | 第34-38页 |
第三章 武汉市福利院员工激励机制现状 | 第38-53页 |
·武汉市福利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38-45页 |
·武汉市福利院的历史沿革 | 第38-42页 |
·武汉市福利院的发展现状 | 第42-45页 |
·武汉市福利院员工激励机制运行现状 | 第45-46页 |
·武汉市福利院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6-50页 |
·武汉市福利院员工激励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概念性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 | 第53-98页 |
·概念性分析框架模型的形成 | 第53-63页 |
·员工激励机制相关研究模型 | 第53-59页 |
·概念性分析框架模型的建构 | 第59-63页 |
·研究假设 | 第63-82页 |
·研究设计 | 第82-98页 |
·分析单位 | 第82-83页 |
·样本选取 | 第83-85页 |
·分析技术 | 第85-89页 |
·测量工具 | 第89-90页 |
·问卷设计 | 第90-93页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93-98页 |
第五章 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 | 第98-274页 |
·数据收集 | 第98-100页 |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00-103页 |
·关于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103-118页 |
·关于相容性绩效评价标准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118-137页 |
·关于员工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137-179页 |
·关于员工个人满意度与组织满意度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179-232页 |
·关于激励满意度与个人目标、组织目标之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 第232-251页 |
·激励相容性因子分析 | 第251-27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274-316页 |
·研究结论 | 第274-294页 |
·研究贡献 | 第294-300页 |
·研究建议 | 第300-313页 |
·研究局限 | 第313-315页 |
·研究展望 | 第315-316页 |
参考文献 | 第316-328页 |
附录1:调查问卷(一) | 第328-332页 |
附录2:调查问卷(二) | 第332-335页 |
附录3:武汉市福利院访谈提纲 | 第335-337页 |
附录4:攻读研究生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情况 | 第337-338页 |
后记 | 第3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