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景观及森林景观概述 | 第8-9页 |
·景观格局研究 | 第9页 |
·景观格局研究内容 | 第9-15页 |
·景观格局静态研究 | 第10页 |
·景观动态研究 | 第10-11页 |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11-12页 |
·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景观格局指数法 | 第12-13页 |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13页 |
·地统计分析 | 第13-14页 |
·小波分析 | 第14页 |
·点格局分析 | 第14-15页 |
·景观格局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景观格局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域与研究内容 | 第16-2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6-18页 |
·自然条件 | 第16-17页 |
·社会经营状况 | 第17页 |
·森林资源分布 | 第17页 |
·森林经营历史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数据处理与景观信息提取 | 第20-22页 |
·数据源 | 第20页 |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研究区景观类型的划分 | 第20-22页 |
·研究区景观类型图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单一尺度森林景观指数特征及变化 | 第22-25页 |
·景观转移矩阵模型 | 第25-26页 |
·基于Ripley's K函数的多尺度森林景观特征及变化 | 第26-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7页 |
·单一尺度金沟岭森林景观格局指数及变化研究 | 第28-40页 |
·森林景观总体特征变化分析 | 第28-33页 |
·森林景观形状变化分析 | 第33-35页 |
·森林景观斑块类型异质性分析 | 第35-38页 |
·森林景观水平异质性分析 | 第38页 |
·景观类型空间转化分析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基于Ripley's K函数的金沟岭森林景观多尺度特征及变化研究 | 第40-44页 |
·丛于Ripley's K函数的金沟岭森林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44-47页 |
·自然驱动因子 | 第45页 |
·人为驱动因子 | 第45-47页 |
·森林采伐 | 第45-46页 |
·人为更新 | 第46-47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54页 |
导师简介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