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再审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我国刑事再审程序概述 | 第12-20页 |
一、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及特征 | 第12-13页 |
二、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模式 | 第13-15页 |
三、刑事再审审理程序的现状 | 第15-18页 |
四、刑事再审审理程序的制度价值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刑事再审审理程序的演变 | 第20-24页 |
一、历史发展 | 第20-22页 |
二、现行规定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域外刑事再审的比较 | 第24-30页 |
一、大陆法系:既判力理论 | 第24-27页 |
二、英美法系: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 第27页 |
三、两大法系法理基础的比较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再审审理程序的重构 | 第30-48页 |
一、审级设置 | 第30-33页 |
(一) 现行规定及其弊端 | 第30-31页 |
(二) 可能的改进 | 第31-33页 |
二、再审审查、审理的法院 | 第33-39页 |
(一) 再审申诉难,改判更难 | 第33-34页 |
(二) 低级别的再审审查、审理法院 | 第34-35页 |
(三) 发回重审权的滥用 | 第35-37页 |
(四) 对指令再审和提审权的限制 | 第37-39页 |
三、审查和审理组织 | 第39-40页 |
四、审理原则 | 第40-48页 |
(一) 全面审理原则 | 第40-41页 |
(二) 再审不加刑原则 | 第41-43页 |
(三) 开庭审理的原则和不开庭审理的例外 | 第43-44页 |
(四) 合议庭的组成方式 | 第44-45页 |
(五) 审理期限 | 第45页 |
(六) 其他相关问题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