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谁是真正的“柏油孩子”?--《柏油孩子》的寓言式隐喻解读

致谢第1-6页
内容提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3页
导论第13-18页
第一章 “柏油孩子”的寓言故事第18-37页
 一、 故事的起源与演变第18-21页
 二、 故事的寓言式隐喻解读第21-37页
  1、隐喻理论第21-26页
  2、寓言式隐喻介绍第26-30页
  3、隐喻认知机制和“柏油孩子”故事的认知模式第30-37页
第二章 寓言式隐喻在文本中的投射第37-66页
 一、 名字隐喻解读第37-48页
  1、莫里森的赋名情结第37-40页
  2、《柏油孩子》人物名字解读第40-48页
 二、 人物眼中“柏油孩子”的隐喻解读第48-66页
  1、传统黑人——森、特雷斯和吉迪昂第48-52页
  2、“双重人”——吉丁和柴尔兹夫妇第52-61页
  3、“新黑人”——阿尔玛·埃斯特第61-63页
  4、文化指向——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第63-66页
第三章 “柏油孩子”指向变化的分析第66-81页
 一、 变化的原因第66-75页
  1、身份认同第66-69页
  2、指向有形的人与个体身份认同第69-71页
  3、指向无形的文化与集体身份认同第71-75页
 二、 变化的结果——黑人在多元文化中的选择第75-81页
  1、身份追寻的彷徨第75-78页
  2、开放式结尾——独立与融合第78-81页
结论第81-84页
注释第84-89页
参考书目第8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析霍夫曼斯塔尔小说《安德烈亚斯》中的门槛处境
下一篇:夏目漱石《从此以后》中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