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当代台湾青春电影的价值观和艺术创新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7-12页
 第一节 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背景第7-9页
  1、论域的界定第7页
  2、青春电影的历史背景第7-9页
 第二节 研究对象目的、历史与理论框架第9-12页
  1、研究对象目的、历史第9-11页
  2、写作框架说明第11-12页
第一章 历史追忆与时代潮流下的青春爱情第12-22页
 第一节 历史眷恋与跨国之恋:《海角七号》第12-16页
 第二节 集体消费与自溺初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第16-18页
 第三节 浅层回顾与压抑爱欲:《女朋友·男朋友》第18-22页
第二章 当代台湾社会冲突中的青春成长第22-29页
 第一节 少年的失乐园:《囧男孩》第22-24页
 第二节 手足情的牺牲:《九降风》第24-26页
 第三节 殉道者的成人礼:《艋舺》第26-29页
第三章 寻找个体身份和社会存在的青春焦虑第29-35页
 第一节 向原点奔跑:《阳阳》第29-30页
 第二节 构建主体幻象:《乱青春》第30-32页
 第三节 指向独立精神:《宝米恰恰》第32-35页
第四章 两岸关系激荡下的青春理想第35-43页
 第一节 台湾视野中的大陆:《为你而来》、《转山》第35-37页
 第二节 大陆视野中的台湾:《宝岛双雄》、《宝岛大暴走》第37-39页
 第三节 两岸交融的理想青春:《爱》第39-43页
结语第43-45页
附录第45-60页
 一、台湾电影学教授李道明先生采访稿第45-57页
 二、本文提及参考影片第57-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齐如山国剧艺术理论研究
下一篇:爱森斯坦与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及其文化意义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