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工程、林业机械论文--森林测量、林业测绘论文

多元林业信息融合的立地知识发现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3页
1. 绪论第13-27页
   ·前言第13页
   ·研究背景第13-21页
     ·森林立地研究进展第13-16页
     ·森林资源信息多元化研究进展第16-17页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研究现状第17-21页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相关概念第17-18页
       ·数据挖掘的任务与表达第18-20页
       ·数据挖掘在林业中的应用现状第20-21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内容第21-24页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21-23页
       ·立地研究的重要性第21-22页
       ·林业信息化的深入第22页
       ·数据挖掘的技术支持第22-23页
     ·研究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4页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4-27页
2. 多元林业信息特征第27-35页
   ·多元林业信息获取第27-28页
     ·获取途径第27-28页
     ·技术手段第28页
   ·多元林业信息构成第28-32页
     ·多源异构的森林资源数据第28-32页
     ·多元数据融合方法第32页
   ·多元林业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第32-35页
3.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选取第35-43页
   ·实验样区概况第35-37页
     ·地理位置第35页
     ·自然条件第35-36页
       ·地貌、水文、气候第35-36页
       ·岩石和土壤第36页
       ·植被第36页
     ·森林资源状况第36-37页
   ·基础数据组成第37-43页
     ·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第37-38页
     ·DEM数据第38-39页
     ·遥感影像数据第39-43页
       ·研究区影像几何精校正第39-41页
       ·基础影像生成第41-43页
4. 基于DEM和多光谱遥感影像的森林立地空间数据挖掘第43-63页
   ·森林立地空间数据挖掘的研究思路第43-46页
     ·地形因子的挖掘思路第43-45页
       ·研究依据第43-44页
       ·地形因子提取类型第44-45页
     ·生物因子的挖掘思路第45-46页
       ·研究依据第45-46页
       ·生物因子提取类型第46页
   ·森林立地空间数据挖掘第46-62页
     ·微观地形因子提取第46-54页
       ·海拔第46-47页
       ·坡度第47-49页
       ·坡向第49-51页
       ·坡度变率第51-52页
       ·坡向变率第52-54页
     ·宏观地形因子提取第54-58页
       ·地形起伏度第54-55页
       ·粗糙度第55-58页
     ·生物因子提取第58-62页
       ·差值植被指数第58-59页
       ·比值植被指数第59-60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第60-61页
       ·转换型土壤调节植被指数第61-62页
   ·小结第62-63页
5.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立地宜林性预测第63-143页
   ·立地宜林性概述第63-65页
     ·宜林性的衡量标准第63-64页
       ·立地指数第63-64页
       ·平均材积生长量第64页
     ·经典的宜林途径第64-65页
   ·研究方法第65-77页
     ·决策树第66-72页
       ·决策树概述第66页
       ·决策树生成第66-67页
       ·决策树剪枝第67-70页
       ·C5.0决策树第70-72页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第72-77页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第72-73页
       ·人工神经网络分类第73-75页
       ·BP神经网络第75-77页
     ·预测模型的建立原则第77页
   ·数据预处理第77-83页
     ·立地因子的选取第77-78页
       ·地形因子选取第78页
       ·生物因子选取第78页
       ·土壤因子选取第78页
     ·初步分析第78-80页
     ·数据预处理第80-83页
   ·结果与分析第83-142页
     ·基于决策树的宜林性能预测第84-103页
       ·方案一第84-87页
       ·C5.0决策树的优化第87-88页
       ·方案二第88-91页
       ·方案三第91-96页
       ·方案四第96-101页
       ·决策树预测小结第101-103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立地指数预测第103-142页
       ·方案一第103-112页
       ·方案二第112-122页
       ·FB神经网络与CF神经网络结果比较第122-123页
       ·方案三第123-131页
       ·改进的CF神经网络模型第131-132页
       ·方案四第132-139页
       ·神经网络预测小结第139-142页
   ·小结第142-143页
6. 森林立地空间离散场相关知识挖掘第143-161页
   ·相关概念第143-146页
     ·空间场第143-144页
     ·信息熵第144页
     ·基于信息熵的空间离散场相关指数计算第144-146页
   ·立地的离散空间场相关指数提取第146-158页
     ·立地的离散空间场类型第146-151页
     ·立地离散空间场相关指数计算第151-158页
       ·立地离散空间场信息熵提取第151-153页
       ·立地离散空间场联合熵提取第153-158页
       ·立地离散空间场相关指数分析第158页
   ·小结第158-16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61-165页
   ·结论第161-163页
     ·多元林业信息的立地空间数据挖掘第161-162页
     ·立地宜林性能预测模型第162页
     ·森林立地空间离散场相关知识第162-163页
   ·创新点第163页
   ·讨论与展望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5页
个人简介第175-177页
导师简介第177-179页
致谢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响叶杨三倍体和四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下一篇:华北土石山区典型林分健康经营技术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