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叶杨三倍体和四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杨树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杨树多倍体诱导途径 | 第14-17页 |
·利用不同倍性体间杂交 | 第14-15页 |
·利用天然2n配子杂交 | 第15页 |
·利用人工诱导2n花粉杂交 | 第15-16页 |
·利用人工诱导2n雌配子杂交 | 第16页 |
·利用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 第16-17页 |
·杨树多倍体诱导的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诱变剂的类型 | 第17-18页 |
·处理材料 | 第18页 |
·处理条件 | 第18页 |
·处理方法 | 第18页 |
·倍性检测 | 第18-19页 |
·间题与展望 | 第19-20页 |
·响叶杨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响叶杨生物及生态学特性 | 第20页 |
·响叶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遗传多样性调查 | 第20-21页 |
·优树选择 | 第21页 |
·遗传育种 | 第21页 |
·无性繁殖 | 第2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1-24页 |
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研究材料及其来源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2页 |
·花粉观察 | 第26-27页 |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观察 | 第27页 |
·小孢子母细胞微管骨架变化的免疫荧光标记 | 第27页 |
·响叶杨雌花芽形态与大孢子发生进程的关系 | 第27页 |
·人工诱导响叶杨大孢子染色体加倍 | 第27-28页 |
·响叶杨雌蕊柱头最佳授粉状态的确定 | 第28页 |
·杂交父本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 | 第28页 |
·响叶杨胚囊发育进程的观察 | 第28-29页 |
·人工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 | 第29页 |
·合子发育进程的观察与即时判别 | 第29页 |
·人工诱导合子染色体加倍 | 第29页 |
·种子收集与苗木管理 | 第29-30页 |
·子代苗木倍性检测 | 第30页 |
·响叶杨多倍体苗期基本生长指标调查 | 第30-32页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2-88页 |
·响叶杨天然2n花粉发生及其细胞学机制 | 第32-41页 |
·响叶杨天然2n花粉发生及其频率 | 第32-34页 |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现象 | 第34-35页 |
·小孢子母细胞微管骨架及染色体行为 | 第35-38页 |
·讨论 | 第38-41页 |
·大孢子染色体加倍诱导响叶杨三倍体 | 第41-54页 |
·响叶杨雌花芽外部形态与大孢子发生进程的关系 | 第41-44页 |
·高温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响叶杨三倍体 | 第44-48页 |
·秋水仙碱诱导大孢子染色体加倍选育响叶杨三倍体 | 第48-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胚囊染色体加倍诱导响叶杨三倍体 | 第54-69页 |
·响叶杨雌蕊柱头最佳授粉时期判定 | 第54-56页 |
·响叶杨授粉后胚囊发育过程 | 第56-58页 |
·高温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选育响叶杨三倍体 | 第58-63页 |
·秋水仙碱诱导胚囊染色体加倍选育响叶杨三倍体 | 第63-66页 |
·杂交父本生殖细胞加倍的排除 | 第66-67页 |
·讨论 | 第67-69页 |
·合子染色体加倍诱导响叶杨四倍体 | 第69-79页 |
·响叶杨合子胚发育进程与即时判别 | 第69-72页 |
·高温诱导响叶杨合子染色体加倍选育四倍体 | 第72-75页 |
·秋水仙碱诱导响叶杨合子染色体加倍选育四倍体 | 第75-77页 |
·讨论 | 第77-79页 |
·响叶杨三倍体苗期基本生长特性调查 | 第79-88页 |
·响叶杨三倍体气孔属性分析 | 第79-80页 |
·响叶杨三倍体叶片特征分析 | 第80-82页 |
·响叶杨三倍体光合指标分析 | 第82-83页 |
·响叶杨三倍体内源激素分析 | 第83-84页 |
·响叶杨三倍体生长状况调查 | 第84-86页 |
·讨论 | 第86-88页 |
5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个人简介 | 第98-100页 |
导师简介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