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倒伏在作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倒伏的类型 | 第16-17页 |
·倒伏的评判标准 | 第17-18页 |
·油菜中抗倒伏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木质素的组成与分布 | 第19-20页 |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0-23页 |
·木质素单体的脱氢聚合 | 第23页 |
·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 | 第23-25页 |
·干旱对木质素的影响 | 第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干旱胁迫下极端表现型材料株型相关性状的动态变化 | 第28-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材料 | 第28页 |
·种植条件 | 第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干旱处理方式 | 第28页 |
·取材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44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29-30页 |
·茎秆含水量 | 第30-32页 |
·植株高度 | 第32-35页 |
·直径 | 第35-37页 |
·茎秆抗折力 | 第37-40页 |
·不同时期各性状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2页 |
·极端表现型材料株型性状的差异 | 第42-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油菜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的应答特点 | 第44页 |
·干旱胁迫下造成油菜植株形态差异的原因 | 第44-45页 |
·抗倒伏和易倒伏极端表现型油菜在植株表型上的差异 | 第45页 |
·干旱胁迫对倒伏的影响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木质素含量与木质素单体比例的动态变化特点 | 第46-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材料 | 第46页 |
·种植条件 | 第46页 |
·取材方法 | 第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木质素测定方法 | 第46-47页 |
·木质素单体的测定方法 | 第47-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7页 |
·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 | 第48-51页 |
·倒伏相关极端表型材料在木质素含量上的差异 | 第51-52页 |
·木质素含量与抗折力的关性 | 第52-53页 |
·木质素单体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 | 第53-56页 |
·极端表现型间木质素单体S/G的差异 | 第56-57页 |
·木质素单体S/G与茎秆抗折力的关系 | 第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木质素含量的积累特点 | 第57-58页 |
·环境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58页 |
·木质素含量与抗折力的关系 | 第58页 |
·木质素单体S/G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58页 |
·木质素单体和茎秆抗折力的关系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木质素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表达特征 | 第59-10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材料 | 第59页 |
·种植条件 | 第59页 |
·取材方法 | 第5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9-60页 |
·RNA提取、纯化与cDNA合成 | 第60-61页 |
·甘蓝型油菜主要木质素合成基因qRT-PCR引物设计 | 第61-62页 |
·引物最佳退火温度及扩增效率 | 第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99页 |
·RNA提取及纯化后检测 | 第62-63页 |
·最佳退火温度及引物扩增效率 | 第63-65页 |
·不同处理下木质素代谢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 | 第65-90页 |
·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90-91页 |
·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量对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单体的通径分析 | 第91-99页 |
·讨论 | 第99-102页 |
·干旱胁迫对木质素合成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影响 | 第99-100页 |
·基因间的表达量的关系 | 第100页 |
·基因表达与木质素含量的关系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2-106页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102-104页 |
·主要的创新点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