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制度化构建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的理论界定 | 第11-20页 |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刑事和解的性质 | 第12-16页 |
(一) 刑事和解是一种刑事纠纷解决途径 | 第12-14页 |
(二) 刑事和解是一种诉讼行为 | 第14-15页 |
(三) 刑事和解是一种公法契约 | 第15-16页 |
三、刑事和解的价值 | 第16-20页 |
(一) 刑事和解的公正价值 | 第16-17页 |
(二) 刑事和解的效率价值 | 第17-18页 |
(三) 刑事和解的谦抑性价值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的正当根据 | 第20-25页 |
一、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的法律依据 | 第20页 |
二、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三、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的实践基础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实践考察 | 第25-32页 |
一、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刑事和解的实践和探索 | 第25页 |
二、山东省检察机关刑事和解的实践和探索 | 第25-32页 |
(一) 山东省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实践概况 | 第25-27页 |
(二) 济南市检察机关刑事和解的具体做法 | 第27-32页 |
第四章 检察环节刑事和解机制的构建 | 第32-45页 |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模式选择 | 第32-33页 |
(一) 平行模式 | 第32页 |
(二) 整体模式 | 第32-33页 |
二、刑事和解制度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3-35页 |
(一) 平等、自愿原则 | 第33-34页 |
(二) 兼顾被害人、加害人与社会利益原则 | 第34页 |
(三) 合法、适度原则 | 第34-35页 |
(四) 和解宽缓原则 | 第35页 |
三、刑事和解制度建构的框架设想 | 第35-41页 |
(一) 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 | 第35-36页 |
(二) 检察环节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36-38页 |
(三) 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 第38-40页 |
(四) 刑事和解机制中检察机关的应然定位和作用 | 第40-41页 |
四、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运作程序 | 第41-45页 |
(一) 和解程序的告知 | 第41-42页 |
(二) 和解程序的启动 | 第42页 |
(三) 和解协议的审查 | 第42-43页 |
(四) 和解反悔的救济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