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一) 现实呼唤 | 第9-10页 |
(二) 课题需要 | 第10页 |
二、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四、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一) 关于权益自我保护的综述 | 第12-14页 |
(二)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综述 | 第14-19页 |
五、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 收集资料的方法 | 第19-20页 |
(二) 分析资料的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二) 自我保护的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二、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一) 就业权益的相关理论 | 第24-25页 |
(二) 公平理论 | 第25页 |
(三) 程序正义理论 | 第25页 |
(四) 自我保护的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6-35页 |
一、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26-27页 |
二、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7-30页 |
(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 | 第27-28页 |
(二)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途径的现状 | 第28-30页 |
(三)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行为的调查 | 第30页 |
三、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二)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途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三)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四、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一) 内在原因 | 第33-34页 |
(二) 外在原因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域外借鉴 | 第35-40页 |
一、 美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 | 第35-37页 |
(一) 机构设置 | 第35页 |
(二) 法律条文 | 第35-36页 |
(三) 高校 | 第36页 |
(四) 政府 | 第36-37页 |
二、 英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 | 第37-39页 |
(一) 英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意识 | 第37-38页 |
(二) 英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的途径 | 第38-39页 |
三、 英美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39-40页 |
(一)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的法制规范 | 第39-40页 |
(二)设立健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 第40页 |
(三) 完善高校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护 | 第40页 |
第五章 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强化 | 第40-47页 |
一、 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意识 | 第40-42页 |
(一) 高校应该完善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体系 | 第41-42页 |
(二) 社会宣传应该深入大学毕业生求职生活 | 第42页 |
二、 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途径 | 第42-45页 |
(一) 高校应该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的签订把好关 | 第42-43页 |
(二)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用人单位要严格监控 | 第43页 |
(三) 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 | 第43页 |
(四) 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引导 | 第43-44页 |
(五) 国家政策严格制定执行 | 第44-45页 |
三、 强化大学毕业生就业权益自我保护行为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