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谱载荷地铁动力转向架构架疲劳强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1页 |
·国外机车车辆焊接结构疲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机车车辆焊接结构疲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2章 疲劳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6-26页 |
·雨流计数法 | 第16-17页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17-20页 |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17-18页 |
·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 第18页 |
·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 第18-20页 |
·损伤曲线法 | 第18-19页 |
·Corten-Dolan非线性损伤理论 | 第19-20页 |
·焊接接头疲劳强度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S-N曲线法 | 第20-22页 |
·断裂力学法 | 第22页 |
·相关焊接标准简介 | 第22-25页 |
·国际焊接学会(ⅡW)标准 | 第22-24页 |
·欧洲Eurocode 3标准 | 第24页 |
·焊接残余应力和平均应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构架的静强度与疲劳强度评定 | 第26-39页 |
·构架的结构介绍 | 第26-27页 |
·焊接构架的有限元模型 | 第27-28页 |
·构架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评定方法 | 第28-31页 |
·静强度评定方法 | 第28-29页 |
·基于UIC-ORE疲劳强度评定方法 | 第29-31页 |
·多轴应力转化为单轴应力的工程方法 | 第29-30页 |
·修正的Goodman曲线 | 第30-31页 |
·UIC-ORE疲劳评定具体流程 | 第31页 |
·构架的静强度评定结果 | 第31-33页 |
·超常载荷工况 | 第31-32页 |
·静强度计算结果 | 第32-33页 |
·构架的疲劳强度评定结果 | 第33-37页 |
·模拟主要运营载荷工况 | 第33-35页 |
·疲劳强度评定结果 | 第35-37页 |
·构架焊缝区计算结果 | 第35-36页 |
·构架母材区计算结果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基于谱载荷的构架疲劳强度研究 | 第39-58页 |
·构架的疲劳设计载荷的确定 | 第39-42页 |
·现有方法分析 | 第39页 |
·TB/T2368-2005提供的疲劳试验载荷 | 第39-41页 |
·垂向载荷 | 第39-40页 |
·横向载荷 | 第40页 |
·扭曲载荷 | 第40页 |
·各种载荷的施加的过程 | 第40-41页 |
·各向载荷的叠加 | 第41-42页 |
·垂向载荷叠加 | 第41-42页 |
·横向载荷的叠加 | 第42页 |
·扭曲载荷 | 第42页 |
·构架疲劳寿命评估点的选取 | 第42-44页 |
·疲劳分析应力的选取 | 第44页 |
·构架疲劳寿命预测的计算流程 | 第44-45页 |
·构架侧梁区焊缝疲劳寿命预测 | 第45-50页 |
·焊接接头的疲劳级别 | 第45-46页 |
·侧梁区焊缝的损伤计算结果 | 第46-50页 |
·母材边缘区节点的疲劳寿命预测 | 第50-56页 |
·制动座板母材边缘的疲劳级别 | 第50-51页 |
·损伤计算结果 | 第51-56页 |
·母材边缘一区的损伤计算结果 | 第51-55页 |
·母材边缘二区的损伤计算结果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实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