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会堂、会议中心论文

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21页
1 导论第21-36页
   ·问题与思考第21-27页
     ·当代设计的窘迫第21-23页
     ·倡导"中国设计"学第23-24页
     ·概念的辨析第24-27页
   ·研究与综述第27-32页
     ·研究的内容第27页
     ·预期研究成果第27页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水平第27-30页
     ·研究的方法第30-32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2-36页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社会历史地位第32-34页
     ·填补一项空白第34-36页
2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第36-76页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形成期——1959第36-56页
     ·社会背景第36-39页
     ·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概况第39-46页
     ·值得一提的装修施工第46-49页
     ·本阶段室内设计的特点第49-56页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发展期1960——1991第56-64页
     ·社会背景第56-58页
     ·两个阶段第58-61页
     ·本阶段室内设计特点第61-64页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繁荣期1991——至今第64-74页
     ·社会背景第64-66页
     ·人民大会堂大规模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第66-68页
     ·本阶段室内设计的特点第68-74页
   ·小结第74-76页
3 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的构成第76-142页
   ·室内的空间形态第76-91页
     ·空间的分类第78-83页
     ·空间的核心——厅堂第83-86页
     ·空间的尺度第86-89页
     ·空间的时间性第89-91页
   ·室内的材质与色彩第91-100页
     ·室内的材质第91-98页
     ·室内的色彩第98-100页
   ·室内光环境第100-119页
     ·室内光环境的组成第100-105页
     ·灯具的造型艺术第105-110页
     ·光的装饰第110-119页
   ·室内的声环境设计第119-125页
     ·建成时期空间的声学处理第120-122页
     ·维修改造后空间的声环境提高第122-125页
   ·主要厅堂室内设计作品简介第125-140页
     ·国家投资改造装修项目第125-127页
     ·建堂后新增的厅堂项目第127-132页
     ·少数民族自治区厅堂项目第132-135页
     ·由地方省市投资改造装修项目第135-140页
   ·小结第140-142页
4 人民大会堂的室内装饰艺术第142-185页
   ·装饰的含义第142-145页
     ·装饰的起源第142-144页
     ·装饰的动机第144-145页
   ·装饰的原则第145-151页
     ·当代的建筑装饰的审美嬗变第145-149页
     ·装饰的原则第149-151页
   ·装饰的分类第151-182页
     ·室内装饰的形式第151-158页
     ·雕刻第158-168页
     ·彩画第168-175页
     ·装饰纹样第175-182页
   ·小结第182-185页
5 人民大会堂室内的家具与陈设第185-219页
   ·人民大会堂室内的家具第185-198页
     ·家具的布置形式第185-187页
     ·家具的种类与形式第187-197页
     ·家具的特点第197-198页
   ·人民大会堂室内的陈设艺术第198-216页
     ·室内陈设布局第199-200页
     ·装饰织物第200-203页
     ·艺术品的陈设第203-212页
     ·室内绿化第212-216页
   ·小结第216-219页
6 影响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主要因素第219-244页
   ·经济对设计的推动作用第219-220页
   ·社会文化因素第220-229页
     ·政治因素第220-224页
     ·社会心理第224-228页
     ·价值观第228-229页
   ·技术因素第229-234页
     ·施工工艺第229-231页
     ·科学技术第231-233页
     ·材料第233-234页
   ·设计师第234-244页
     ·设计师的组成第235-236页
     ·建筑设计人代表张镈、赵冬日第236-237页
     ·装饰艺术家代表奚小彭、常沙娜第237-240页
     ·维修改造时期建筑师代表王炜钰、赖聚奎第240-243页
     ·维修改造时期中青年设计师代表马怡西第243-244页
7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第244-277页
   ·室内环境艺术的国家形象第244-252页
     ·国家文化形象的含义第244-247页
     ·中国设计的典范第247-248页
     ·艺术的国家形象第248-252页
   ·和而不同的多元设计风格第252-256页
     ·多元化的室内设计第252-254页
     ·细部设计的不懈追求第254-256页
   ·批评视野中的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第256-273页
     ·室内设计批评学的基点第256-257页
     ·体验式的室内设计批评学第257-259页
     ·典型作品评述第259-273页
   ·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风格对外的影响第273-277页
结语:人民大会堂室内研究的启示第277-287页
注释第287-299页
参考文献第299-311页
附录A:人民大会堂工程设计时间表第311-314页
附录B:国庆工程设计审查会议日程第314-315页
附录C:参加人民大会堂建设的施工和材料供应单位第315-319页
附录D:人民大会堂主要厅堂改造装修简况第319-331页
附录E: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331-333页
致谢第333页

论文共3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双酶恶臭假单胞菌的选育与酶法制备D-pHPG
下一篇:翅荚木种源遗传多样性及其抗低温胁迫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