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聚合物共混体系分散相形变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共混高聚物分散相形态的影响因素 | 第13-17页 |
·共混体系的相容性 | 第13-14页 |
·共混体系组分含量及粘度比 | 第14-15页 |
·共混体系界面张力 | 第15页 |
·加工温度梯度 | 第15-16页 |
·外场作用 | 第16-17页 |
·共混熔纺纤维分散相梯度结构的形成机理 | 第17-20页 |
·仿生梯度复合材料 | 第17-18页 |
·共混熔纺纤维纺丝工艺及分散相形态 | 第18-19页 |
·共混熔纺纤维中分散相形变机理 | 第19-20页 |
·共混梯度结构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0-22页 |
·熔融纺丝的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本文研究工作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2章 PS/PP共混熔纺纤维的梯度结构 | 第25-55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31页 |
·实验原料 | 第25-26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6-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54页 |
·PS/PP组份比和粘度比的选择 | 第31-32页 |
·快速包埋切片及图像数字化表征方法 | 第32-37页 |
·熔纺工艺条件对共混纤维分散相形态的影响 | 第37-44页 |
·共混粘度比对共混纤维分散相形态的影响 | 第44-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共混熔纺纤维分散相形变机理研究 | 第55-74页 |
·引言 | 第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5-56页 |
·实验与测试方法 | 第56-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72页 |
·热性能(DSC) | 第59页 |
·拉伸流变性能 | 第59-66页 |
·界面相互作用 | 第66-67页 |
·PS/PP共混熔纺纤维分散相形变机理 | 第67-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分散相形变机理的应用—熔纺纤维中径向温度分布的初步探索 | 第74-87页 |
·毛细管数的径向分布规律 | 第74-75页 |
·分散相形变程度 | 第74-75页 |
·沿纤维径向毛细管数的计算 | 第75页 |
·熔纺纤维中径向温度分布拟合 | 第75-85页 |
·共混熔纺纤维沿纺程的拉伸形变速率 | 第75-81页 |
·熔纺纤维径向温度分布拟合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