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同机理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关于“语言”的研究 | 第11-13页 |
·关于网络语言的研究 | 第13-15页 |
·大学生语言认同概说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介绍 | 第16页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兴起及变化 | 第18-22页 |
·语言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语言变迁概述 | 第18页 |
·影响语言变迁的社会因素 | 第18-19页 |
·网络语言的兴起与发展 | 第19-20页 |
·网络语言的特性 | 第20页 |
·网络语言的功能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大学生对网络语言认同的实证分析 | 第22-33页 |
·大学生群体特征 | 第22-23页 |
·大学生群体的结构特征 | 第22页 |
·大学生群体的语言特征 | 第22-23页 |
·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认同现状调查 | 第23-33页 |
·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知晓度状况 | 第23-24页 |
·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理解度 | 第24-27页 |
·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 | 第27-28页 |
·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评价度 | 第28-30页 |
·个人特征对大学生的网络语言认同行为的影响 | 第30-31页 |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的影响状况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网络语言认同机理 | 第33-39页 |
·网络语言认同的本质与实现 | 第33-34页 |
·网络语言认知的实现方式 | 第34-35页 |
·网络语言价值判断的基础 | 第35-37页 |
·计算机输入效率提高的需求 | 第35-36页 |
·认知需求 | 第36页 |
·个性表达和社会交往需求 | 第36-37页 |
·群体归属感的需求 | 第37页 |
·网络语言接受和认同的实现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网络语言的认同与大学生的社会化 | 第39-48页 |
·影响大学生对网络语言认同的因素 | 第39-41页 |
·家庭的影响 | 第39页 |
·学校环境的影响 | 第39-40页 |
·同龄群体的影响 | 第40页 |
·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 第40-41页 |
·网络语言认同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功能性分析 | 第41-43页 |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正功能 | 第41-42页 |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化的负功能 | 第42-43页 |
·影响大学生对网络语言认同的因素 | 第43页 |
·网络语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 第43-45页 |
·建议与对策 | 第45-48页 |
·加强学校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 | 第45-46页 |
·优化网络环境,构建积极向上的虚拟和现实社会环境 | 第46页 |
·引导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