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现状 | 第14-24页 |
一、实践教学与仿真实验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二、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的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三、仿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第20-22页 |
四、国外实验教学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五、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4-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中职金融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概述 | 第25-36页 |
第一节 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一、系统 | 第25页 |
二、仿真 | 第25页 |
三、仿真实验 | 第25-26页 |
四、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 第26页 |
第二节 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一、实验教学理论 | 第26-27页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27-28页 |
三、情境认知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中职金融专业教学采用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二、中职金融专业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29-30页 |
三、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 第30页 |
第四节 中职金融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 | 第30-36页 |
一、硬件系统 | 第31-33页 |
二、软件系统 | 第33-34页 |
三、教学过程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中职金融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52页 |
第一节 硬件方面设施落后且规模偏小 | 第37-39页 |
一、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硬件设施陈旧 | 第38页 |
二、实验室规模偏小 | 第38-39页 |
第二节 软件功能不完善,仿真程度不高 | 第39-41页 |
一、仿真实验软件功能不全 | 第40页 |
二、仿真实验软件模拟现实环境程度较低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仿真教学体系运行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 第41-45页 |
一、教学内容不能紧跟金融时代的发展 | 第41-42页 |
二、忽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 第42-43页 |
三、教材与仿真实验教学脱节 | 第43-44页 |
四、仿真实验课时偏少 | 第44-45页 |
第四节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动性较低 | 第45-46页 |
第五节 对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剖析 | 第46-52页 |
一、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 第46-48页 |
二、中职学校对仿真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 第48-49页 |
三、校企合作层次较低 | 第49-50页 |
四、“双师型”教师缺乏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中职金融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运行的优化对策 | 第52-60页 |
第一节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破解硬件“瓶颈” | 第52-53页 |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第52-53页 |
二、促进企业联合办学 | 第53页 |
第二节 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教学软件质量 | 第53-54页 |
第三节 改革中职教学管理体系,重视仿真实验教学 | 第54-55页 |
一、改进中职教学管理思想,重视仿真实验教学 | 第54-55页 |
二、研发与仿真实验教学相配套的校本教材 | 第55页 |
第四节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争创“双师型”队伍 | 第55-58页 |
一、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仿真实验企业的实践活动 | 第55-56页 |
二、鼓励教师提升仿真实验教学的专业技能 | 第56-57页 |
三、吸收校外专家,充实仿真实验教师队伍 | 第57页 |
四、健全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教师的激励机制 | 第57-58页 |
第五节 把握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学情,关注“薄弱”学生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