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外源基因对小麦抗衰老和赤霉病抗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英文缩略表第8-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2页
   ·外源基因第11-12页
     ·外源基因库第11-12页
     ·外源基因库作用第12页
   ·易位系第12-15页
     ·易位系的概念第12-13页
     ·黑麦的概念第13页
     ·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第13-14页
     ·偃麦草的概念第14页
     ·偃麦草易位系第14-15页
   ·小麦赤霉病第15-17页
     ·小麦赤霉病的概念第15页
     ·小麦赤霉病的鉴定第15-16页
     ·利用外源基因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第16-17页
   ·植物叶片衰老第17-20页
     ·植物衰老的概念第17页
     ·百草枯介导植物衰老第17-18页
     ·叶片衰老过程光合色素丧失第18页
     ·叶片衰老过程光合速率下降第18-19页
     ·衰老与自由基第19-20页
   ·光合作用的检测和叶绿素荧光分析第20-22页
     ·光合作用的概念第20页
     ·叶绿素荧光的概念第20页
     ·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第20页
     ·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第20-22页
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赤霉病抗性实验材料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24页
     ·赤霉病菌孢子的培养第23-24页
     ·赤霉病菌的接种第24页
     ·病情调查第24页
     ·千粒重和病粒率的调查第24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24页
   ·白草枯介导衰老实验材料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8页
     ·百草枯处理抽穗期旗叶第24-25页
     ·生物酶活性的测定第25-26页
     ·MAD含量的测定第26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6-27页
     ·暗适应下测量叶绿素荧光的设置第27页
     ·光适应下测量叶绿素荧光的设置第27页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第27页
     ·籽粒重和产量第27-28页
     ·数据分析第2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8-38页
   ·2010年赤霉病菌接种后小麦感病情况与分析第28-30页
     ·小麦株系田间抗性评价第28页
     ·室内病粒率的调查第28-30页
   ·2011年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结果第30-31页
   ·百草枯对小麦材料的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第31-38页
     ·百草枯对小麦材料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第31-32页
     ·百草枯对小麦材料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第32-33页
     ·百草枯对小麦材料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第33-34页
     ·百草枯对小麦材料丙二醛的影响第34-36页
     ·百草枯对小麦材料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百草枯对小麦材料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第37-38页
5 讨论第38-42页
   ·外源基因对赤霉病抗性的筛选第38-39页
   ·百草枯介导衰老期间“持绿型”普通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系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第39-40页
   ·百草枯介导衰老期间“持绿型”普通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系小麦旗叶的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第40-41页
   ·百草枯介导衰老期间“持绿型”普通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系小麦旗叶的丙二醛的含量第41-42页
   ·百草枯介导衰老期间“持绿型”普通小麦-黑麦染色体易位系小麦旗叶的叶绿素荧光的变化第42页
6 结论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53页
致谢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抗铝毒基因ZmSTAR1和ZmSTAR2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下一篇:中国近缘野生大麦和栽培青稞的耐盐性鉴定及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