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 ·宣木瓜简介 | 第8页 |
| ·新鲜宣木瓜的成分 | 第8-9页 |
| ·宣木瓜的活性物质 | 第9-10页 |
| ·齐墩果酸 | 第9页 |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9页 |
| ·维生素 C | 第9页 |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9-10页 |
| ·有机酸 | 第10页 |
|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植物源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萜类 | 第11-12页 |
| ·生物碱类 | 第12页 |
| ·黄酮类 | 第12页 |
| ·苷类 | 第12页 |
| ·醌类 | 第12页 |
| ·香豆素和木脂素类 | 第12页 |
| ·酯类 | 第12-13页 |
| ·醛类、酚类和醇类 | 第13页 |
| ·有机酸 | 第13页 |
| ·胺类 | 第13页 |
| ·芪类 | 第13页 |
| ·皂甙 | 第13-14页 |
| ·甾类 | 第14页 |
| ·精油类 | 第14-15页 |
| 2 引言 | 第15-17页 |
| ·初步测试粗提物抑菌作用实验 | 第15页 |
| ·最低抑菌浓度 ( MIC) 的测试 | 第15-16页 |
| ·最低杀菌浓度 ( MBC ) 的测试 | 第16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16-17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 ·菌种 | 第17页 |
| ·试剂 | 第17页 |
| ·仪器 | 第17-18页 |
| ·方法 | 第18-19页 |
| ·取工艺流程 | 第18页 |
| ·宣木瓜 95 % 乙醇粗提物的制备 | 第18页 |
| ·宣木瓜蒸馏水粗提物的制备 | 第18-19页 |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19页 |
| ·菌悬液的制作 | 第19页 |
| ·菌种的活化 | 第19页 |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19页 |
| ·抑菌试验 | 第19-20页 |
| ·平板打孔法方案 | 第19页 |
| ·重复验证测试 | 第19-20页 |
| ·最低抑菌浓度( MI C )的测试 | 第20页 |
| ·最低杀菌浓度( MB C)的测试 | 第20页 |
| ·粗提物的稳定性研究 | 第20-21页 |
| ·紫外光稳定性测试 | 第20页 |
| ·热稳定性测试 | 第20-21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39页 |
| ·宣木瓜粗提物对 5 种细菌的抑制作用 | 第21-25页 |
| ·宣木瓜粗提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 | 第25-32页 |
| ·95%粗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和最低杀菌浓度( MBC ) | 第25-29页 |
| ·蒸馏水粗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BC ) | 第29-32页 |
| ·紫外光和温度对粗提物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32-39页 |
| ·紫外光对宣木瓜粗提物的最低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32-35页 |
| ·温度对宣木瓜粗提物的最低杀菌作用的影响 | 第35-39页 |
| 5 讨论 | 第39-41页 |
| ·抑菌原因 | 第39页 |
| ·抑菌成分探讨 | 第39页 |
| ·粗提物的稳定性 | 第39-41页 |
| 6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