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教育配套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1 引言 | 第12-1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7-1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9-34页 |
|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地方公共品 | 第19-21页 |
| ·特征价格模型 | 第21-22页 |
| ·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 ·国内研究 | 第22-23页 |
| ·国外研究 | 第23-26页 |
| ·教育质量指标 | 第26-30页 |
| ·考试成绩 | 第26页 |
| ·学校分级 | 第26-27页 |
| ·成绩变化 | 第27-28页 |
| ·距离 | 第28-29页 |
| ·自然实验 | 第29-30页 |
| ·消除邻里效应方法 | 第30-33页 |
| ·边界固定法 | 第30-31页 |
| ·空间计量 | 第31-32页 |
| ·工具变量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数据的选取和量化 | 第34-55页 |
| ·研究区域 | 第34-35页 |
| ·杭州简介 | 第34-35页 |
| ·研究区域选取 | 第35页 |
| ·变量选择 | 第35-43页 |
| ·模型变量的文献总结 | 第35-40页 |
| ·因变量的确定 | 第40页 |
| ·自变量的确定 | 第40-43页 |
| ·数据处理 | 第43-52页 |
| ·数据来源 | 第43-45页 |
| ·教育配套量化 | 第45-47页 |
| ·其他数据量化 | 第47-49页 |
| ·住宅价格转化 | 第49-52页 |
| ·数据分析 | 第52-54页 |
| ·样本说明 | 第52-53页 |
| ·学校分布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4 特征价格模型实证 | 第55-77页 |
| ·模型设定 | 第55-58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5-57页 |
| ·函数形式确定 | 第57-58页 |
| ·模型的选择 | 第58-61页 |
| ·小区层面模型 | 第58-59页 |
| ·住宅层面模型 | 第59-60页 |
| ·选择结果 | 第60-61页 |
| ·模型检验 | 第61-70页 |
| ·显著性分析和方差分析 | 第61-62页 |
| ·相关性检验和共线性检验 | 第62-65页 |
| ·回归系数分析 | 第65-66页 |
| ·异方差检验 | 第66-68页 |
| ·D-W检验 | 第68页 |
| ·残差正态性检验 | 第68-70页 |
| ·结果分析 | 第70-75页 |
| ·教育特征边际价格分析 | 第70-71页 |
| ·教育配套影响程度分析 | 第71-73页 |
| ·教育变量比较及稳健性分析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 5 空间计量模型实证 | 第77-89页 |
| ·空间计量经济学简述 | 第77-82页 |
| ·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步骤 | 第77页 |
| ·空间权重矩阵 | 第77-78页 |
|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78-81页 |
| ·空间计量模型一般形式 | 第81-82页 |
|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与检验 | 第82-86页 |
| ·空间计量模型选择 | 第82-83页 |
| ·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 | 第83-85页 |
| ·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85-86页 |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 ·空间相关系 | 第86-87页 |
| ·教育变量 | 第87-88页 |
| ·控制变量 | 第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9-94页 |
| ·研究结论 | 第89-91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92页 |
| ·理论意义 | 第91页 |
| ·现实意义 | 第91-92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92-94页 |
| ·研究不足 | 第92-93页 |
| ·研究展望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