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紫外线造成的 DNA 损伤及修复机理 | 第11-12页 |
| ·T4 核酸内切酶 V 分子简介 | 第12-13页 |
| ·脂质体简介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前期研究 | 第14-15页 |
| ·以 pET22b 质粒为载体构建表达非融合重组 T4N5 的研究 | 第14页 |
| ·纳米脂质体包被蛋白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 第2章 融合表达重组 T4N56 | 第16-49页 |
| 第1部分 载体及宿主菌的选择 | 第16-17页 |
| ·目的 | 第16-17页 |
| ·载体及宿主菌的选择依据 | 第16-17页 |
| 第2部分 融合表达重组 T4N5 的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17-30页 |
| ·引言 | 第17-30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17-20页 |
| ·方法 | 第20-28页 |
| ·结果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页 |
| 第3部分 重组工程菌的小试表达 | 第30-36页 |
| ·引言 | 第30-3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0-34页 |
| ·重组质粒的表达方法 | 第34-35页 |
| ·结果 | 第35-36页 |
| 第4部分 中试规模发酵及其优化 | 第36-40页 |
| ·引言 | 第36-40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 ·种子液培养 | 第37-38页 |
| ·中试发酵以及质粒丢失率的计算 | 第38-39页 |
| ·结果 | 第39-40页 |
| 第5部分 融合蛋白的纯化及酶切 | 第40-49页 |
| ·引言 | 第40-49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 ·融合蛋白 TRX-thrombin-T4N5 的纯化以及 T4N5 蛋白的制备 | 第42-48页 |
| ·结果 | 第48-49页 |
| 第3章 T4N5 脂质体的制备 | 第49-53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方法 | 第49-51页 |
| ·Lowry 法测定样品浓度 | 第49-50页 |
| ·T4N5 脂质体包被 | 第50-51页 |
| ·结果 | 第51-53页 |
| ·蛋白浓度结果计算 | 第51-52页 |
| ·蛋白脂质体包被结果 | 第52-53页 |
| 第4章 T4N5 体外活性研究 | 第53-57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3页 |
| ·试验方法 | 第53-55页 |
| ·损伤 DNA 的制备 | 第53-54页 |
| ·损伤 DNA 的切除试验 | 第54-55页 |
| ·结果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第5章 T4N5 动物体内活性研究 | 第57-61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7-58页 |
| ·试验动物 | 第58页 |
|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 ·试验动物的处理 | 第58页 |
| ·紫外线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58页 |
| ·试验期间小鼠的饲养管理 | 第58页 |
| ·实验动物的给药 | 第58页 |
| ·病理图像采集 | 第58页 |
| ·组织学标本采集 | 第58页 |
| ·组织学标染色 | 第58-59页 |
| ·结果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总结 | 第61-62页 |
| 附图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