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柯城法院司法便民机制的实践、评价与不足 | 第12-25页 |
第一节 近年来柯城区人民法院司法便民机制的实践 | 第12-15页 |
一、 立案阶段 | 第12-13页 |
二、 审理阶段 | 第13-14页 |
三、 执行阶段 | 第14页 |
四、 司法服务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柯城法院司法便民机制的运行效果及社会评价考察 | 第15-19页 |
一、 参与调查人员的概况 | 第15页 |
二、 柯城法院司法便民工作及其他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和好评 | 第15-16页 |
三、 法院司法便民工作亟待加强 | 第16页 |
四、 民众对法院推行的各项司法便民举措知晓度不一 | 第16-17页 |
五、 司法便民工作对法院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存在影响 | 第17页 |
六、 群众对司法公正、廉洁的渴求甚于司法便民 | 第17-18页 |
七、 调解和判决均为当事人乐见的有效纠纷解决方式 | 第18页 |
八、 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较为迫切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法院司法便民机制存在的缺憾与问题 | 第19-25页 |
一、 司法便民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司法便民的完善体系 | 第19页 |
二、 司法便民举措功利性、应付性、口号性倾向明显,缺乏相应配套措施 | 第19页 |
三、 巡回审判、简案诉裁等工作问题突出,长效机制亟待完善 | 第19-21页 |
四、 部分司法便民举措合法性不足,立法滞后于司法实践 | 第21页 |
五、 法官司法理念落后和能力欠缺影响司法便民工作实际效果 | 第21-22页 |
六、 法院经费不足和法官待遇不高影响司法便民措施的施行 | 第22-23页 |
七、 司法便民举措回应群众需求能动性不足,群众参与程度低 | 第23-24页 |
八、 借鉴西方司法便民改革成果,照搬照抄没有出路 | 第24-25页 |
九、 司法便民工作开展不够深入,司法宣传工作有待提高 | 第25页 |
第二章 法院推行司法便民的法理基础分析 | 第25-30页 |
第一节 优良司法传统需要我们将司法便民化发扬光大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司法便民化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要求 | 第27页 |
第三节 司法便民化是国际司法改革的潮流趋势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司法便民化是对司法正规化、规范化的反思 | 第28-29页 |
第五节 司法便民化是中国二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延伸 | 第29-30页 |
第六节 司法便民化是“司法特殊正义”的实现方式 | 第30页 |
第三章 完善司法便民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完善司法便民机制应梳理的几个关系 | 第30-35页 |
一、 处理好司法便民化与司法规范化的关系 | 第30-31页 |
二、 处理好司法便民效率优先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 第31-32页 |
三、 处理好借鉴移植西方法律制度和继承发扬本国司法传统的关系 | 第32-33页 |
四、 处理好法院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五、 处理好司法创新与合法改革的关系 | 第34页 |
六、 处理好法院调解和判决两种纠纷处理方式的关系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完善司法便民长效机制的具体建议 | 第35-41页 |
一、 更新观念,提高司法便民工作的思想水平和自觉意识 | 第35-36页 |
二、 以《民事诉讼法》修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扩大督促程序的运用 | 第36-38页 |
三、 司法工作中创新司法便民举措 | 第38-39页 |
四、 充分利用电子网络平台,提供方便、畅通的法律服务 | 第39页 |
五、 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司法便民体系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