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问题 | 第13-17页 |
·问题提出 | 第13页 |
·相关概念 | 第13-17页 |
·研究理论 | 第17-21页 |
·城市化理论 | 第17-18页 |
·城市公共安全论 | 第18页 |
·社会排斥论 | 第18-19页 |
·社会转型论 | 第19-20页 |
·社会冲突论 | 第20-21页 |
·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的分析与研究 | 第21-22页 |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发展的社会影响问题研究 | 第22页 |
·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城与逆城”问题研究 | 第22页 |
·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 第22-23页 |
·基于社会冲突与社会失范视角的研究 | 第23页 |
·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社会政策问题研究 | 第23-24页 |
·国外农民市民化的经验与模式研究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31页 |
·定量研究 | 第24-29页 |
·定性分析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对城市公共安全影响 | 第31-52页 |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 | 第31-37页 |
·就业择业制度歧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生存困境 | 第31-34页 |
·劳动权益缺乏保障,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发展困境 | 第34-35页 |
·社会福利难以体现,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融城的困境 | 第35-37页 |
·GGF三大监狱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现状分析 | 第37-46页 |
·GGF三大监狱新生代农民工越轨行为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37-44页 |
·GGF三大监狱新生代农民工罪犯主体因素分析 | 第44-46页 |
·新生代农民工越轨行为及其对城镇公共安全的影响分析 | 第46-52页 |
·生存环境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融城的价值紊乱 | 第47页 |
·结构分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融城的社会风险 | 第47-48页 |
·制度排斥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融城的群体冲突 | 第48-49页 |
·角色冲突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融城的心理失衡 | 第49页 |
·身份认同缺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城镇归属感 | 第49-50页 |
·法制观念淡薄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越轨剧增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创建城市公共安全新体系 | 第52-72页 |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权益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状况 | 第52-62页 |
·建构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发展权保护体系 | 第52-55页 |
·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经济发展权保护体系 | 第55-58页 |
·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发展权保护体系 | 第58-61页 |
·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发展权保护体系 | 第61-62页 |
·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越轨行为的防控与治理措施 | 第62-66页 |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归属感和认同感 | 第62-64页 |
·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 第64-65页 |
·落实综合治理措施,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预防体系 | 第65页 |
·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帮扶新生代农民工罪犯重返社会 | 第65-66页 |
·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建构新生代农民工服务与管理体系 | 第66-72页 |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一盘棋”管理体系 | 第66-68页 |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的信息控制机制,建构“大统筹”管理体系 | 第68-69页 |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的社会支持机制,建构“梯度累进”管理体系 | 第69-70页 |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的风险预防机制,建构“教育支柱群”管理体系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79页 |
附一 | 第73-77页 |
附二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