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平转倾斜煤层露天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详细摘要 | 第7-10页 |
| Detailed Abstract | 第10-17页 |
| 1 绪论 | 第17-27页 |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7-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 ·复杂地质建模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 ·地质构造定量评价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露天开采工艺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 ·露天矿半连续开采工艺研究现状 | 第22页 |
| ·露天矿开采程序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露天矿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开采理论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研究主要内容及目标 | 第24-25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2 复杂地质构造矿床建模及定量化评价 | 第27-45页 |
| ·复杂地质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 ·影响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 | 第27页 |
| ·平朔露天矿区复杂地质构造条件 | 第27-29页 |
| ·复杂矿床地质建模 | 第29-38页 |
| ·矿床地质建模流程及常用方法 | 第29-33页 |
| ·复杂地质构造信息的预处理 | 第33-37页 |
| ·实例建模过程 | 第37-38页 |
| ·地质构造对资源赋存条件影响的定量评价 | 第38-44页 |
| ·地质构造影响分区评价 | 第38-39页 |
| ·二维格网法定量分布评价 | 第39-42页 |
| ·一维格点法定量趋势评价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3 近水平转倾斜煤层露天开采工艺系统研究 | 第45-93页 |
| ·开采工艺论述 | 第45-52页 |
| ·影响开采工艺选择的主要因素 | 第45-46页 |
| ·开采工艺的选择 | 第46-50页 |
| ·露天矿破碎站分类 | 第50-52页 |
| ·快移式(简约式)破碎站半连续系统 | 第52-67页 |
| ·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 第52-53页 |
| ·环节构成 | 第53-54页 |
| ·作业方式 | 第54页 |
| ·移设方式 | 第54-55页 |
| ·布设方式 | 第55-57页 |
| ·布设位置 | 第57-58页 |
| ·移设步距 | 第58-60页 |
| ·应用分析 | 第60-67页 |
| ·自移式破碎机-双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半连续系统 | 第67-91页 |
| ·概述 | 第67-70页 |
| ·新型系统构成及作业参数 | 第70-71页 |
| ·作业程序 | 第71-80页 |
| ·生产能力及环节匹配 | 第80-88页 |
| ·系统可靠度及影响因素 | 第88-89页 |
| ·应用分析 | 第89-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4 露天开采动态调整剥采关系理论及应用 | 第93-117页 |
| ·生产剥采比及优化调节 | 第93-96页 |
| ·生产剥采比及影响因素 | 第93-94页 |
| ·生产剥采比的变化规律及调整方法 | 第94-95页 |
| ·剥采关系的优化方法 | 第95-96页 |
| ·单斗卡车工艺剥采工程调节方法 | 第96-104页 |
| ·单斗-卡车工艺优缺点 | 第96-99页 |
| ·单斗-卡车工艺剥采工程特点及常用调整方法 | 第99-104页 |
| ·双坑跳跃式开采剥采调节方法 | 第104-112页 |
| ·双坑跳跃式开采模式及适用条件 | 第104-108页 |
| ·双坑跳跃式开采方法特征 | 第108-109页 |
| ·双坑跳跃式开采方法参数分析 | 第109-112页 |
| ·安太堡背斜区动态剥采调整方法的应用 | 第112-116页 |
| ·背斜区的采剥特点分析 | 第112-113页 |
| ·剥采比均衡及剥采安排 | 第113-1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 5 露天开采境界和采区划分理论的拓展及应用 | 第117-137页 |
| ·采区划分影响因素 | 第117-118页 |
| ·传统采区境界的集中区块式划分方式 | 第118-119页 |
| ·以工业广场为中心划分采区长度 | 第118页 |
| ·以合理工作线长度划分采区宽度 | 第118-119页 |
| ·露天矿境界和采区划分方式的调整 | 第119-124页 |
| ·剥离物跟踪式内排 | 第120-121页 |
| ·原煤半连续运输工艺系统 | 第121-122页 |
| ·长采区特点及适用条件 | 第122-124页 |
| ·改进模糊层次法的开采程序优化 | 第124-131页 |
| ·开采程序优化方法选择 | 第125-127页 |
| ·开采程序的模糊层次评价 | 第127-131页 |
| ·实例分析 | 第131-134页 |
| ·开采程序方案设置 | 第131-133页 |
| ·方案综合评价 | 第13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4-137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137-141页 |
| ·论文结论 | 第137-138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38-139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39-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49页 |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49-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