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两季芜菁库源活性及其肉质根品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12页 |
| ·芜菁介绍 | 第8页 |
| ·植物库源关系及库-源与产量的关系 | 第8-10页 |
| ·植物库源概念 | 第8-9页 |
| ·与库源关系相关的指标 | 第9页 |
| ·库源活性计算公式 | 第9页 |
| ·库源与产量的关系 | 第9-10页 |
| ·芜菁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2页 |
| ·试验材料 | 第12页 |
| ·试验方法 | 第12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2-17页 |
| ·试验田土地物理性质的测定 | 第12-15页 |
|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 第12-13页 |
| ·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测定 | 第13页 |
| ·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 | 第13-14页 |
| ·土壤中速效钾的测定 | 第14页 |
| ·土壤总盐和pH值测定 | 第14-15页 |
| ·植株形态指际的测定 | 第15页 |
| ·植株干鲜重的测定 | 第15页 |
| ·肉质根品质的测定 | 第15-16页 |
| ·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15-16页 |
| ·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16页 |
| ·Vc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 ·数据分析 | 第16-1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39页 |
| ·春季不同品种的库源关系变化及品质的比较 | 第17-26页 |
| ·肉质根直径和地下部鲜重的变化 | 第17-18页 |
| ·不同品种地上部鲜重的变化 | 第18-19页 |
| ·不同品种株高的变化比较 | 第19-20页 |
| ·不同品种根冠比的变化 | 第20-21页 |
| ·不同品种叶绿素指标的变化 | 第21-22页 |
| ·不同品种肉质根体积的变化 | 第22-23页 |
| ·不同品种地下部和地上部干重的变化 | 第23-24页 |
| ·不同品种源/库活性的变化 | 第24-25页 |
| ·不同品种芜菁肉质根品质的比较 | 第25页 |
| ·春季不同芜菁品种产量的比较 | 第25-26页 |
| ·秋季不同品种的库源关系变化及品质的比较 | 第26-35页 |
| ·不同品质肉质根直径和地下部鲜重的变化 | 第26-27页 |
| ·不同品种地上部鲜重的变化 | 第27-28页 |
| ·不同品种株高的变化比较 | 第28-29页 |
| ·不同品种根冠比的变化 | 第29-30页 |
| ·不同品种叶绿素指标的变化 | 第30-31页 |
| ·不同品种肉质根体积的变化 | 第31-32页 |
| ·不同品种地下部和地上部干重的变化 | 第32-33页 |
| ·不同品种源/库活性的变化 | 第33-34页 |
| ·不同品种芜菁肉质根品质的比较 | 第34页 |
| ·秋季3个芜菁品种总产量的比较 | 第34-35页 |
| ·春秋芜菁库源活性变化及肉质根品质的比较 | 第35-39页 |
| ·三个品种源活性的比较 | 第35-36页 |
| ·三个品种库活性的比较 | 第36-37页 |
| ·三个芜菁品种春秋季节肉质根品质的比较 | 第37-39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39页 |
| ·讨论 | 第39-41页 |
| ·关于适合芜菁生长气候和土地的讨论 | 第39-40页 |
| ·关于新疆南部种植芜菁的的讨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附图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