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概况 | 第11-22页 |
·植物内生菌的发现及历史 | 第11-12页 |
·植物内生菌的概念及特点 | 第12-13页 |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 | 第13页 |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学作用 | 第13-15页 |
·植物内生菌代谢物质的多样性 | 第15-19页 |
·具农药活性的植物内生菌 | 第19-20页 |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防治作用 | 第20-22页 |
·准噶尔乌头的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准噶尔乌头的生物学特性 | 第22页 |
·准噶尔乌头的医药价值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两株拮抗内生菌的抗病能力活体检测 | 第26-47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供试菌株 | 第26-27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27页 |
·玉米种子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仪器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30页 |
·发酵液的制备 | 第27页 |
·拮抗菌株的筛选 | 第27-28页 |
·玉米幼苗的培养 | 第28页 |
·致病真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28页 |
·内生菌发酵液处理、致病菌感染 | 第28页 |
·病情调查与防效计算 | 第28-29页 |
·总蛋白含量和防御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页 |
·玉米生长量的测定 | 第29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XJAS-ZB-14 的代谢物初步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5页 |
·拮抗菌株的筛选 | 第30-31页 |
·拮抗内生菌的防治效率 | 第31-34页 |
·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4-36页 |
·内生菌代谢物对玉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41页 |
·内生菌代谢物对玉米生长发育中的影响 | 第41-42页 |
·内生菌代谢物对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XJAS-ZB-14 代谢物初步分析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准噶尔乌头内生菌 XJAS-ZB-36 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 第47-54页 |
·材料 | 第47页 |
·供试菌株 | 第47页 |
·培养基 | 第47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47页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方法 | 第47-50页 |
·内生菌的大量发酵和萃取 | 第47-48页 |
·菌株代谢物活性部位的确定 | 第48页 |
·TLC预实验 | 第48-49页 |
·硅胶柱层析 | 第49-50页 |
·纯度检测 | 第50页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0页 |
·结果 | 第50-52页 |
·大量发酵和萃取 | 第50-51页 |
·菌株代谢物活性部位的确定 | 第51页 |
·TLC 预实验 | 第51页 |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代谢物及纯度检测 | 第51页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附录 | 第65-74页 |
1.附图 | 第65-71页 |
2.培养基的配方 | 第71-72页 |
3.实验室常用仪器 | 第72-73页 |
4.英文对照表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