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导论 | 第12-18页 |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学界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公益信托理论概述 | 第18-19页 |
·公益信托的内涵 | 第18页 |
·公益信托的分类 | 第18页 |
·公益信托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公益信托的特征 | 第19页 |
·公共治理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单中心治理”理论概述 | 第20-21页 |
·“多中心治理”理论概述 | 第21-22页 |
3 我国公益信托发展及监管简考 | 第22-26页 |
·我国公益信托事业的发展 | 第22-23页 |
·我国公益信托事业的自发探索期 | 第22页 |
·我国公益信托事业的萌芽启动期 | 第22页 |
·我国公益信托事业的初步发展期 | 第22-23页 |
·我国公益信托的监管 | 第23-26页 |
·公益信托监管的内涵 | 第23页 |
·公益信托监管的对象 | 第23-24页 |
·公益信托监管的主体 | 第24-25页 |
·公益信托监管的政策 | 第25-26页 |
4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我国公益信托监管模式分析 | 第26-34页 |
·公共治理视野下现行公益信托监管模式的困境 | 第26-30页 |
·内部监管困境——公益信托监察人制度不完善 | 第26-27页 |
·外部监管困境——多元监管主体的虚位与缺位 | 第27-29页 |
·自律监管困境——行业协会自律机制不健全 | 第29-30页 |
·公益信托监管不力的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公益信托监管中的“单中心治理”模式分析 | 第30-32页 |
·“单中心治理”模式下我国公益信托监管不力的深层次原因 | 第32-34页 |
5 “多元共治”:公益信托监管的现实诉求 | 第34-43页 |
·我国公益信托监管新模式——“多元共治”模式 | 第34-37页 |
·我国公益信托监管的现实诉求 | 第34-35页 |
·公益信托“多元共治”模式的优势分析 | 第35-37页 |
·我国公益信托“多元共治”模式建构 | 第37-42页 |
·公益信托“多元共治”模式的治理秩序设计 | 第37-40页 |
·公益信托“多元共治”模式的结构框架设计 | 第40页 |
·公益信托“多元共治”模式的机制系统设计 | 第40-42页 |
·“多中心治理”理论在公益信托监管中的应用策略 | 第42-43页 |
·从集权到分权:促进公益信托监管的分权化 | 第42页 |
·从管制到服务:坚持公益信托监管的服务化导向 | 第42-43页 |
·从封闭到透明:增强公益信托监管的透明程度 | 第43页 |
·从无序到规范:加快公益信托监管的法制化步伐 | 第43页 |
6 结束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导师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