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雷击过电压基本原理 | 第12-16页 |
·雷云放电理论 | 第12页 |
·雷电参数 | 第12-13页 |
·雷电流等值波形 | 第13-15页 |
·线路雷击过电压类别 | 第15-16页 |
·线路耐雷特性度量指标 | 第16页 |
·输电线路雷电防护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雷电流参数统计 | 第16-18页 |
·防雷计算模型 | 第18-21页 |
·耐雷水平影响因素 | 第21页 |
·差异化防雷理论 | 第21-22页 |
·雷电预警技术 | 第22-23页 |
·本文的主要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反击防雷计算 | 第24-42页 |
·贝杰龙算法等值电路 | 第24-26页 |
·杆塔模型介绍 | 第26-29页 |
·接地体等效方法 | 第29-31页 |
·雷电直击时绝缘子串的过电压 | 第31-36页 |
·绝缘子串的闪络判据 | 第31-34页 |
·雷电直击时绝缘子串上的感应电压 | 第34页 |
·绝缘子串上的工频运行电压 | 第34-35页 |
·雷击时的耦合电压 | 第35-36页 |
·EMTP软件原理简介 | 第36页 |
·算例分析 | 第36-41页 |
·线路数据 | 第36-37页 |
·雷电波相关指标 | 第37-38页 |
·计算结果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同塔双回线路绕击计算 | 第42-54页 |
·考虑风速影响的绕击数学模型(EGM) | 第42-49页 |
·风摆角计算 | 第42-43页 |
·杆塔参数换算方法 | 第43-44页 |
·击距数学表达式 | 第44页 |
·击距系数研究现状 | 第44-45页 |
·改进EGM计算绕击率 | 第45-48页 |
·绕击跳闸率的计算 | 第48-49页 |
·基于差异化防雷技术的绕击跳闸率分析 | 第49-50页 |
·地形地貌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地闪密度对绕击跳闸率的影响 | 第50页 |
·算例分析 | 第50-53页 |
·某500 kV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目前运行参数 | 第50-52页 |
·绕击跳闸率计算(地闪密度取2010年的统计值)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线路耐雷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54-71页 |
·影响反击耐雷水平的因素分析 | 第54-65页 |
·杆塔高度的影响 | 第54-57页 |
·接地体阻值的影响 | 第57-60页 |
·杆塔波阻抗模型的影响 | 第60-63页 |
·绝缘水平影响 | 第63-65页 |
·影响绕击耐雷水平的因素分析 | 第65-69页 |
·地面倾角的影响 | 第65-66页 |
·击距公式的影响 | 第66页 |
·绝缘水平影响 | 第66-67页 |
·绝缘配置方式的影响 | 第67页 |
·导线高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风摆角的影响 | 第68-69页 |
·我国500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69-70页 |
·线路没有恰当的屏蔽保护角 | 第69页 |
·雷电活动日趋频繁 | 第69页 |
·线路的绝缘水平不足 | 第69页 |
·线路维护工作存有纰漏 | 第69-70页 |
·部分地区雷电活动强烈 | 第70页 |
·接地体阻值不合理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