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 第11-13页 |
·连作障碍的产生及克服 | 第13-15页 |
·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 | 第16-17页 |
·栽培模式对植物抗病的影响 | 第17-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0页 |
·试验材料及仪器药品 | 第19-20页 |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实验药品 | 第19-20页 |
·试验设计及方法 | 第20-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取样时期及方法 | 第21页 |
·试验内容及方法 | 第21-29页 |
·产量和霜霉病发病情况调查 | 第21页 |
·光合作用和渗透调节相关指标测定 | 第21-23页 |
·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23-25页 |
·叶片细胞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胞间隙病程相关蛋白特性分析 | 第27-29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6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产量和病害发生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对黄瓜产量的影响 | 第30页 |
·对黄瓜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 | 第30-31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31-36页 |
·对黄瓜叶片光合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31-34页 |
·对黄瓜叶片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34-36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6-39页 |
·对黄瓜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对黄瓜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37页 |
·对黄瓜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对黄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对黄瓜叶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对黄瓜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39-44页 |
·对黄瓜叶片气孔密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对黄瓜叶片气孔开张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对黄瓜叶片气孔大小的影响 | 第41-42页 |
·对黄瓜叶片气孔面积百分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对黄瓜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43-44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对黄瓜叶片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页 |
·对黄瓜叶片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含量(HRGP)的影响 | 第44-45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胞间隙病程相关蛋白特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51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产量和病害发生的影响 | 第46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黄瓜叶片光合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黄瓜叶片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47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48-49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胞间隙病程相关蛋白特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产量和病害发生的影响 | 第51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51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气孔特性的影响 | 第51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影响 | 第51页 |
·伴生小麦对黄瓜叶片胞间隙病程相关蛋白特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附录 | 第6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