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征地拆迁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 | 第11-12页 |
·新建铁路占用土地面积大 | 第12页 |
·征地拆迁过程中矛盾尖锐,利益冲突严重 | 第12-13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征地拆迁成为社会问题 | 第13-15页 |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第15页 |
·促进铁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外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现状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新建铁路征地拆迁社会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8-37页 |
·补偿安置不合理 | 第18-24页 |
·新建铁路征地补偿安置不合理 | 第18-22页 |
·新建铁路拆迁补偿安置不合理 | 第22-24页 |
·征地拆迁中权属以及面积确定难 | 第24-25页 |
·被拆迁房屋权属模糊不清 | 第24页 |
·宅基地政策错误理解 | 第24-25页 |
·违章建筑造成障碍 | 第25页 |
·征地拆迁程序缺陷 | 第25-29页 |
·公益性目的模糊 | 第26-27页 |
·审批前权力约束力度有限 | 第27页 |
·审批后制度性监督空缺 | 第27-28页 |
·权利之间的制约制度缺失 | 第28页 |
·争议裁决不合理 | 第28-29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失衡 | 第29-31页 |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 | 第30页 |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权益缺失 | 第30-31页 |
·失地农民难融入城市生活 | 第31页 |
·对弱势群体的政策缺失 | 第31-32页 |
·对贫困家庭救助办法未制度化 | 第32页 |
·基本医疗缺乏保障 | 第32页 |
·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 第32页 |
·政府职能发挥失调 | 第32-34页 |
·超前颁发征地拆迁许可证 | 第33页 |
·私下给评估机构定盘子 | 第33页 |
·随意用自由裁决权 | 第33-34页 |
·强拆时有发生 | 第34页 |
·利益相关者之间信任机制被破坏 | 第34-35页 |
·地方政府与被拆迁户的信任关系被破坏 | 第35页 |
·被征拆户用各种手段骗取补偿费用 | 第35页 |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 第35-37页 |
·各地相关政策、法规的不一致 | 第35-36页 |
·存在法律的移位现象 | 第36-37页 |
3 解决新建铁路征地拆迁社会问题的相关理论 | 第37-47页 |
·社会问题理论 | 第37-38页 |
·社会病态理论 | 第37页 |
·群体冲突理论 | 第37-38页 |
·可拓工程 | 第38-47页 |
·可拓学的研究概况与发展历程 | 第38-39页 |
·可拓学的理论框架 | 第39页 |
·可拓方法论 | 第39-40页 |
·基元的概念 | 第40-42页 |
·可拓分析原理 | 第42-44页 |
·共轭分析原理 | 第44-46页 |
·可拓策略生成的步骤 | 第46-47页 |
4 解决新建铁路征地拆迁社会问题的对策 | 第47-62页 |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不合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7-52页 |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问题可拓模型的建立及矛盾的界定 | 第47-49页 |
·共轭拓展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49-52页 |
·征地拆迁权属及面积确定对策建议 | 第52-53页 |
·宅基地政策的落实 | 第52-53页 |
·拆迁房屋权属、面积的合理确定 | 第53页 |
·违章建筑的处理 | 第53页 |
·解决新建铁路征地拆迁程序缺陷的对策 | 第53-56页 |
·程序缺陷问题可拓模型的建立及矛盾界定 | 第54-55页 |
·共轭拓展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55-56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对策 | 第56-57页 |
·生产与生活保障专项基金的建立与完善 | 第56页 |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改进 | 第56-57页 |
·征地拆迁中保护弱势群体对策 | 第57-58页 |
·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58-59页 |
·改变政府官员绩效考核的内容 | 第58页 |
·建立征拆责任追究机制 | 第58页 |
·政府组织文化的创新 | 第58-59页 |
·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任机制 | 第59-60页 |
·依靠法律手段建立信任机制 | 第60页 |
·培育遵从法理的制度文化 | 第60页 |
·建立健全征地拆迁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60-62页 |
·完善征地拆迁法律、法规 | 第60-61页 |
·应该引入司法审制度 | 第61-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A 征地拆迁社会问题调查问卷 | 第68-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