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符号表 | 第14-15页 |
| 1 绪论 | 第15-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 ·我国能源现状 | 第15-18页 |
| ·太阳能利用现状 | 第18-20页 |
|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 第20-23页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 第20-21页 |
|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 第21-22页 |
|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 第22页 |
| ·三种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比较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3-25页 |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2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5-42页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原理 | 第25页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特点 | 第25-27页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构成 | 第27-34页 |
| ·聚光集热子系统 | 第27-31页 |
| ·蓄热子系统 | 第31-33页 |
| ·换热子系统 | 第33页 |
| ·辅助能源子系统 | 第33页 |
| ·动力发电子系统 | 第33-34页 |
| ·监控子系统 | 第34页 |
| ·典型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 第34-42页 |
| ·朗肯循环系统 | 第35-37页 |
|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 第37-38页 |
| ·直接蒸汽循环系统 | 第38-41页 |
| ·太阳能联合循环系统 | 第41-42页 |
| 3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模型建立及参数分析 | 第42-54页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模型建立 | 第42-47页 |
| ·过热器/再热器 | 第43-44页 |
| ·蒸汽发生器 | 第44页 |
| ·预热器 | 第44-45页 |
| ·汽轮机 | 第45-46页 |
| ·冷凝器 | 第46页 |
| ·表面式回水加热器 | 第46页 |
| ·除氧器 | 第46-47页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相关参数分析及确定 | 第47-53页 |
| ·第二回路参数 | 第47-50页 |
| ·第一回路参数 | 第50-53页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参数确定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4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4-63页 |
| ·SAM软件介绍 | 第54-55页 |
| ·气象条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55-59页 |
| ·直射辐射强度 | 第55-57页 |
| ·环境温度 | 第57页 |
| ·风速 | 第57-58页 |
| ·三种气象条件的综合分析 | 第58-59页 |
| ·HTF进出口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冷凝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5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 第63-69页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EUD分析 | 第63-65页 |
| ·聚光集热子系统 | 第63-64页 |
| ·换热子系统 | 第64-65页 |
| ·动力子系统 | 第65页 |
| ·电站系统的灰箱(?)分析 | 第65-68页 |
| ·聚光集热子系统 | 第66页 |
| ·换热子系统 | 第66-67页 |
| ·动力子系统 | 第67页 |
|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效率分析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6 全文总结及建议 | 第69-71页 |
|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 ·建议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7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