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动力学论文

地下水渗流环境改变引起含水层变形的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

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4页
图表目录第14-19页
符号说明第19-22页
第1章 绪论第22-30页
   ·研究背景第22-23页
   ·研究目的第23-25页
   ·研究内容第25页
   ·创新点第25-26页
   ·技术路线第26-28页
   ·论文结构第28-30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30-62页
   ·引言第30-31页
   ·地下水渗流环境改变引起含水层变形的新特征第31-39页
     ·变形滞后第31-34页
     ·过大压缩变形及变形加速第34-37页
     ·变形引起的地裂缝第37-39页
   ·含水层变形的机理分析第39-43页
     ·材料特性第40-41页
     ·传力过程第41-43页
   ·含水层变形的预测模型第43-60页
     ·数理统计与经验模型第44-46页
     ·渗流压缩模型第46-49页
     ·结构性模型第49-54页
     ·砂土细颗粒模型第54-56页
     ·蠕变模型第56-59页
     ·基于 Cosserat 连续体理论的模型第59-60页
   ·小结第60-62页
第3章 基于 Cosserat 连续体理论的含水层变形理论研究第62-82页
   ·引言第62-63页
   ·Cosserat 连续体理论第63-65页
     ·基本概念及控制方程第63-65页
     ·与传统 Cauchy 连续体理论的异同第65页
   ·基于 Cosserat 连续体理论的 Budhu 模型第65-70页
     ·Budhu 模型的基本假设及有效应力计算方程第66-68页
     ·Budhu 模型的水位方程第68-69页
     ·Budhu 模型的局限第69-70页
   ·基于 Cosserat 连续体理论的 Budhu 拓展模型第70-77页
     ·Budhu 拓展模型的基本假设及有效应力计算方程第70-74页
     ·Budhu 拓展模型的水位方程第74-76页
     ·Budhu 拓展模型的长距离水位方程第76-77页
   ·Budhu 模型及拓展模型中剪应力累积第77-81页
   ·小结第81-82页
第4章 渗流环境变化的室内试验研究第82-124页
   ·引言第82-83页
   ·试验装置及设备第83-91页
     ·试验箱第85页
     ·水位控制系统第85-86页
     ·挡水装置第86-89页
     ·试验箱监测第89-90页
     ·土工试验第90-91页
   ·试验方案及步骤第91-98页
     ·隔断式挡墙试验方案及步骤第92-94页
     ·挡桩试验方案第94-98页
   ·试验结果第98-106页
     ·挡墙试验结果第98-101页
     ·挡桩试验结果第101-106页
   ·分析讨论第106-122页
     ·含水层水位拟合第106-110页
     ·渗透系数改变第110-115页
     ·等效渗透系数修正第115-118页
     ·地下水渗流方向引起的等效渗透系数改变第118-122页
   ·小结第122-124页
第5章 上海市第 IV 承压含水层变形分析第124-156页
   ·引言第124-125页
   ·上海市第 IV 承压含水层变形现状第125-142页
     ·上海市地质构成特点第126-130页
     ·上海市地下构筑物分布及地下水开采现状第130-138页
     ·上海市第 IV 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及变形第138-142页
   ·计算方法第142-149页
     ·基于 Cosserat 连续体理论的 Budhu 拓展模型第142-145页
     ·其他模型第145-149页
   ·结果分析第149-153页
   ·含水层中水位季节性波动动荷载引起的变形第153-155页
   ·小结第155-156页
第6章 常州市地面沉降分析第156-176页
   ·引言第156页
   ·常州市地面沉降现状第156-166页
     ·常州地质构成特点第158-159页
     ·常州市地下水开采及含水层水位变化现状第159-165页
     ·常州市地面沉降及含水层变形第165-166页
   ·计算方法第166-171页
     ·基于 Cosserat 连续体理论的 Budhu 拓展模型第166-169页
     ·其他模型第169-171页
   ·结果分析第171-172页
   ·地下构筑物改变地下水渗流环境引起的变形第172-175页
   ·小结第175-176页
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176-180页
   ·主要结论第176-178页
     ·含水层变形的新特征及变形预测模型第176页
     ·基于 Cosserat 连续体理论的 Budhu 拓展模型第176-177页
     ·含水层渗流环境变化的室内试验研究第177页
     ·上海及常州两地地下水渗流环境及含水层变形实例研究第177-178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178-180页
附录 A Budhu 模型及拓展模型中计算公式推导第180-189页
附录 B 有效介质理论基本计算公式第189-191页
附录 C 三维渗流及一维土体变形模型第191-192页
附录 D 考虑土体蠕变的本构模型第192-196页
参考文献第196-211页
致谢第211-213页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213-214页

论文共2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仿真的制冷系统稳健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建筑施工高空坠落危险的时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