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4页 |
·相关研究 | 第14-23页 |
·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30页 |
·研究对象概况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6-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的理论研究 | 第30-62页 |
·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的概念 | 第30-32页 |
·城市群的概念 | 第30-31页 |
·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概念 | 第31-32页 |
·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概念 | 第32页 |
·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的理论基础 | 第32-60页 |
·城市群空间结构基础理论 | 第32-43页 |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理论 | 第43-49页 |
·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理论 | 第4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长株潭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62-78页 |
·长株潭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竞争力比较 | 第62-73页 |
·长株潭城市群与东部地区城市群比较 | 第62-66页 |
·长株潭城市群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比较 | 第66-69页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内城市群比较 | 第69-73页 |
·长株潭城市群与东部城市群竞争力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 第73-77页 |
·地理区位影响成因 | 第73-74页 |
·区域政策影响成因 | 第74-75页 |
·空间结构影响成因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分析 | 第78-132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演化 | 第78-81页 |
·1949-1978年:点状封闭结构 | 第78-79页 |
·1978-2000年:极核发展阶段 | 第79-80页 |
·2000-2008年:“点—轴”系统阶段 | 第80-81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解析 | 第81-107页 |
·人口空间解析 | 第81-89页 |
·城镇空间解析 | 第89-90页 |
·经济空间解析 | 第90-95页 |
·城际空间联系解析 | 第95-107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现状的影响因素 | 第107-130页 |
·产业状况分析 | 第107-115页 |
·交通设施分析 | 第115-119页 |
·自然生态环境分析 | 第119-127页 |
·政府政策机制分析 | 第127-129页 |
·各因素综合影响机制 | 第129-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五章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 | 第132-166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与价值取向 | 第132-133页 |
·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 | 第132页 |
·空间结构优化的价值取向 | 第132-133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 | 第133-148页 |
·空间结构优化整合一般模式 | 第134-138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整合模式选择 | 第138-148页 |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对策 | 第148-164页 |
·产业整合 | 第148-155页 |
·基础设施建设 | 第155-158页 |
·生态环境建设 | 第158-162页 |
·协调制度构建 | 第162-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164-1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66-169页 |
·基本结论 | 第166-167页 |
·创新之处 | 第167-168页 |
·研究展望 | 第168-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1页 |
附录 | 第181-186页 |
致谢 | 第186-1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