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新型复合氧化体系合成聚间苯二胺及其SO42-吸附性能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引言第11页
   ·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的概述第11-13页
   ·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第13-14页
   ·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处理含阴离子废水的研究第14-15页
   ·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第15-16页
     ·化学氧化合成法第15页
     ·乳液聚合法第15-16页
     ·电化学合成法第16页
   ·硫酸盐废水及其处理现状第16-21页
     ·硫酸盐废水的来源及危害第16-17页
     ·国内外硫酸盐废水治理技术现状第17-21页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1-23页
     ·研究思路第21页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聚间苯二胺胺化改性研究第23-39页
   ·引言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27页
     ·实验试剂第23-24页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4-25页
     ·聚间苯二胺的合成及改性方法第25页
     ·硫酸根离子检测及吸附方法第25-27页
     ·分析方法第27页
   ·聚间苯二胺环氧化条件的优化第27-29页
     ·环氧氯丙烷剂量对环氧化效果的影响第27-28页
     ·反应时间对环氧化效果的影响第28-29页
     ·反应温度对环氧化效果的影响第29页
   ·胺化改性条件的优化第29-36页
     ·胺化溶剂种类对胺化改性的影响第29-30页
     ·溶剂量对胺化改性的影响第30页
     ·胺化剂种类对胺化改性的影响第30-31页
     ·胺化剂投入量对胺化改性的影响第31-32页
     ·反应温度对胺化改性的影响第32-33页
     ·胺化产物的溶解性第33-34页
     ·聚间苯二胺改性产物的分子结构第34-36页
   ·环氧化及胺化机理的探讨第36-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聚间苯二胺复合氧化法的合成研究第39-59页
   ·引言第39-40页
   ·实验方法第40-43页
     ·实验试剂第40-41页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1页
     ·双氧水氧化体系合成聚间苯二胺第41-42页
     ·复合氧化法合成聚间苯二胺第42页
     ·硫酸根离子吸附实验方法第42页
     ·分析方法第42-43页
   ·双氧水氧化体系合成聚间苯二胺第43-46页
     ·聚合溶液初始pH对聚间苯二胺合成的影响第43页
     ·反应温度对聚间苯二胺合成的影响第43-44页
     ·双氧水的催化剂种类对聚间苯二胺合成的影响第44-45页
     ·催化剂的用量对聚间苯二胺合成的影响第45-46页
   ·复合氧化法制备聚间苯二胺第46-48页
     ·复合氧化剂的配比对聚间苯二胺合成的影响第46-47页
     ·聚合时间对聚间苯二胺合成的影响第47-48页
     ·复合氧化剂的用量对聚间苯二胺合成的影响第48页
   ·聚合产物的结构第48-55页
     ·分子结构第49-50页
     ·分子形态第50-51页
     ·分子排列状态第51-52页
     ·比表面积第52-53页
     ·热稳定性第53-55页
   ·复合氧化法合成聚间苯二胺的机理探讨第55-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复合氧化法合成聚间苯二胺的硫酸根离子吸附性能第59-71页
   ·引言第59页
   ·实验方法第59-61页
     ·实验试剂第59页
     ·实验仪器第59-60页
     ·硫酸根离子吸附及解吸实验方法第60页
     ·分析方法第60-61页
   ·聚间苯二胺对硫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第61-67页
     ·溶液初始pH的影响第61页
     ·聚间苯二胺投加量的优化第61-62页
     ·吸附动力学第62-64页
     ·吸附等温线第64-65页
     ·循环吸附第65-67页
   ·聚间苯二胺对硫酸根离子的吸附及解吸机理研究第67-69页
     ·吸附前后聚间苯二胺分子结构的变化第67-68页
     ·吸附及解吸过程第68-69页
   ·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71-73页
   ·结论第71页
   ·建议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1页
致谢第81-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硫酸废液中氟氯的去除
下一篇:高铝粉煤灰处理过程中的结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