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至万历前期的内阁首辅制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 恪守祖制与制度新生:内阁制与首辅制述要 | 第8-10页 |
(二)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关于内阁制度的研究 | 第10-11页 |
2、关于阁臣群体的研究 | 第11页 |
3、关于明代内阁首辅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12-13页 |
一、内朝赞襄:关于首辅制的最初设计 | 第13-23页 |
(一) 近身辅政:首辅制度的设立初衷 | 第13-14页 |
(二) 首辅的选任 | 第14-23页 |
1、首辅的任职资格 | 第14-15页 |
2、首辅的选任方式 | 第15-16页 |
3、首辅的政治地位 | 第16-19页 |
4、首辅之职权 | 第19-23页 |
二、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任职状况 | 第23-29页 |
(一) 嘉靖时期 | 第24-26页 |
(二) 隆庆时期 | 第26-27页 |
(三) 万历前期 | 第27-29页 |
三、为相的冲动:嘉靖至万历前期首辅制的变化 | 第29-38页 |
(一) 宫府一体:权相的涌现 | 第29-32页 |
1、皇帝怠政 宠信首辅 | 第30-31页 |
2、首次悬殊 专权内阁 | 第31页 |
3. 权压六部 事无不统 | 第31-32页 |
(二) 相权的行使 | 第32-35页 |
1、欲为政,先悦帝 | 第32-34页 |
2、欲为相,先主票 | 第34-35页 |
(三) 相梦之“遗传”:为相情结的由来 | 第35-38页 |
1、士大夫的终极目标 | 第35-36页 |
2、明初士人为相意识的蛰隐 | 第36页 |
3、相权意识的复苏 | 第36-38页 |
四、王朝的桎梏:首辅制运作中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 第38-45页 |
(一) 外朝与内朝:首辅制度运作与设计的差异 | 第38页 |
(二) 制度运作与制度设计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1、需要说:制度理论上的依据 | 第38-40页 |
2、矛盾说:集权政治的死结 | 第40-41页 |
3、潜规则:桌子底下的政治 | 第41-42页 |
(三) 首辅“为相”的政治评价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