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构建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4 本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2 国内外循环经济实践 | 第14-22页 |
| ·国外循环经济的实践与经验 | 第14-20页 |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经验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探讨 | 第22-28页 |
| 1 循环经济的概念 | 第22-23页 |
| 2 循环经济的特征 | 第23-24页 |
| 3 循环经济的"3R"原则 | 第24-25页 |
| ·减量化原则 | 第24页 |
| ·再使用原则 | 第24页 |
| ·资源化原则 | 第24-25页 |
| 4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 ·自然科学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 ·经济学基础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 1 经济发展 | 第28-29页 |
| 2 资源利用 | 第29-31页 |
| 3 环境保护 | 第31页 |
| 4 循环经济现状与不足 | 第31-34页 |
|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 ·循环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福建省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 第34-42页 |
| 1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 | 第34-37页 |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 第34-35页 |
| ·构建原则 | 第35页 |
| ·基本框架的建立 | 第35-36页 |
| ·标准值的确定原则 | 第36-37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 3 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0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7-39页 |
| ·指标值的标准化处理 | 第39页 |
| ·各指标的综合合成 | 第39-40页 |
| 4 循环经济评价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福建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构想 | 第42-50页 |
| 1 福建省循环经济建设目标 | 第42-43页 |
| 2 福建省循环经济建设战略构想 | 第43-46页 |
| ·微观层面的循环经济构建 | 第43-44页 |
| ·中观层面的循环经济构建 | 第44-46页 |
| ·宏观层面的循环经济构建 | 第46页 |
| 3 福建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建议 | 第46-50页 |
| ·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 第46-47页 |
| ·建立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 | 第47页 |
| ·建立产品负责制 | 第47-48页 |
| ·倡导绿色消费 | 第48页 |
| ·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1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 2 存在的创新 | 第50-51页 |
| 3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