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立题目的与意义 | 第8-21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外土地开发整理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特点 | 第11-13页 |
·技术性 | 第11页 |
·动态性 | 第11页 |
·系统性 | 第11-12页 |
·综合性 | 第12页 |
·土地开发整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12-13页 |
·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7页 |
·集体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土地破碎度比较高 | 第13-14页 |
·镇村二级积极性不高,部分党政领导和干部缺乏认识 | 第14-15页 |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差,技术力量薄弱 | 第15页 |
·市场环境、政策、法规不健全,土地开发整理意识淡薄 | 第15-17页 |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耕地整理)取得显著成效 | 第17-19页 |
·新时期土地开发整理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及重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礼泉县土地利用历史演变与现状 | 第21-26页 |
·礼泉县土地资源潜力状况 | 第21页 |
·礼泉县土地利用变化 | 第21-26页 |
第三章 礼泉县土地开发整理的任务与目标 | 第26-30页 |
·我国土地利用目标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区域化 | 第26页 |
·土地利用规模化 | 第26页 |
·土地利用社会化 | 第26页 |
·土地利用机械化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科技化 | 第27页 |
·土地利用集约化 | 第27页 |
·土地利用园区化 | 第27页 |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 第27-29页 |
·利用标准 | 第27-28页 |
·水利建设标准 | 第28页 |
·田间道路建设标准 | 第28-29页 |
·绿化标准 | 第29页 |
·标准田块设计 | 第29页 |
·礼泉县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与任务 | 第29-30页 |
第四章 礼泉县土地开发整理的进展与成效 | 第30-31页 |
第五章 礼泉县土地开发整理的模式、经验与启示 | 第31-44页 |
·礼泉县土地开发整理的模式 | 第32-40页 |
·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的开发整理模式 | 第32-34页 |
·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土地开发整理模式 | 第34-35页 |
·旧村改造复垦土地开发整理模式 | 第35-36页 |
·旧城改造土地开发整理模式 | 第36-38页 |
·旧砖厂复垦工程土地开发整理模式 | 第38-39页 |
·农家乐的休闲度假地土地开发整理模式 | 第39-40页 |
·礼泉县土地开发整理的经验 | 第40-42页 |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 第40-41页 |
·深入宣传,统一思想 | 第41页 |
·准确测量,搞好规划 | 第41页 |
·多方筹集,资金到位 | 第41页 |
·精心施工,确保质量 | 第41-42页 |
·礼泉县土地开发整理的启示 | 第42-44页 |
·启示之一:把好规划立项关 | 第42页 |
·启示之二:把好土地开发整理方案设计关 | 第42-43页 |
·启示之三:把好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运作关 | 第43页 |
·启示之四:把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关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4-46页 |
·本文研究的结果 | 第44-45页 |
·本文问题和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