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 ·引言 | 第16-2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8-29页 |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主要研究目标 | 第2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 第二章 研究材料、方法和“非正常”凋落物 | 第32-42页 |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 ·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 | 第35-37页 |
| ·不同森林群落凋落物、“非正常”凋落物及分解 | 第37-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非正常”凋落物对土壤碳的影响 | 第42-65页 |
| ·引言 | 第42-43页 |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43页 |
| ·研究方法 | 第43-45页 |
| ·研究结果 | 第45-59页 |
| ·受损森林群落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 第45-50页 |
| ·影响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因子 | 第50-55页 |
| ·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影响 | 第55-59页 |
| ·讨论 | 第59-64页 |
| ·冰雪灾后不同森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动态 | 第59页 |
| ·土壤有机碳影响的主要因子 | 第59-62页 |
| ·土壤团聚体分组与土壤有机碳固存及“非正常”凋落物的影响 | 第62-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非正常”凋落物对土壤氮的影响 | 第65-92页 |
| ·引言 | 第65-66页 |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66页 |
| ·研究方法 | 第66-68页 |
| ·研究结果 | 第68-86页 |
| ·受损森林群落土壤有效氮时空动态及“非正常”凋落物的影响 | 第68-74页 |
| ·不同森林群落的土壤N转化及“非正常”凋落物的影响 | 第74-79页 |
| ·不同森林群落的土壤N净矿化率特征及“非正常”凋落物的影响 | 第79-81页 |
| ·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因子 | 第81-86页 |
| ·讨论 | 第86-91页 |
| ·森林土壤有效氮变化及其“非正常”凋落物对其影响 | 第86-87页 |
| ·森林群落间土壤氮矿化的比较 | 第87-89页 |
| ·土壤氮矿化的控制因子 | 第89-90页 |
| ·“非正常”凋落物对土壤氮矿化作用的影响 | 第90-91页 |
| ·小结 | 第91-92页 |
| 第五章 “非正常”凋落物对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 第92-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92-93页 |
| ·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93-95页 |
| ·试验地描述 | 第93页 |
| ·研究方法 | 第93-9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95-112页 |
| ·“非正常”凋落物对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 | 第95-100页 |
| ·“非正常”凋落物对土壤CH_4通量的影响 | 第100-104页 |
| ·“非正常”凋落物对土壤N_2O通量的影响 | 第104-108页 |
| ·凋落物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 ·土壤碳氮磷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 ·讨论 | 第112-116页 |
| ·不同森林群落间土壤CO_2通量及“非正常”凋落物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 ·不同森林群落间土壤CH_4通量及“非正常”凋落物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 ·不同森林群落间土壤N_2O通量及“非正常”凋落物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 ·小结 | 第116-11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 ·结论 | 第118-119页 |
| ·展望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46页 |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46-148页 |
| 致谢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