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资关系的演变以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重大意义 | 第13-19页 |
| ·劳资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3-15页 |
| ·什么是劳资关系 | 第13页 |
| ·劳资关系的特征 | 第13-15页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资关系的演变 | 第15-17页 |
| ·市场经济发育阶段的劳资关系(1978—1991年) | 第15-16页 |
| ·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劳资关系(1992—2004) | 第16页 |
|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资关系(2004年至今) | 第16-17页 |
|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重大意义 | 第17-19页 |
|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 第17-18页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第18页 |
| ·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 第18-19页 |
| 3 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不和谐的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 第19-27页 |
| ·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不和谐的状况 | 第19-22页 |
| ·企业合同条约内容的缺陷和不足 | 第19页 |
| ·劳工的劳动保障不完善 | 第19-20页 |
| ·劳动报酬低并拖欠 | 第20页 |
| ·劳动时间长、强度大 | 第20-21页 |
| ·缺乏女性职工的特别保护机制 | 第21页 |
| ·劳资双方的地位不平等 | 第21-22页 |
| ·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 第22-27页 |
| ·劳资关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2页 |
| ·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 | 第22-23页 |
| ·政府协调监管不完善 | 第23-24页 |
| ·工会协调机制滞后 | 第24-25页 |
| ·劳资双方地位不平衡 | 第25-27页 |
| 4 构建我国和谐劳资关系的对策 | 第27-35页 |
| ·国外劳资问题调处经验借鉴 | 第27-29页 |
| ·美国劳资问题调处经验借鉴 | 第27页 |
| ·日本劳资问题调处经验借鉴 | 第27-28页 |
| ·德国劳资问题调处经验借鉴 | 第28-29页 |
| ·构建我国和谐劳资关系 | 第29-35页 |
|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 第29-30页 |
| ·加强集体谈判以及工会力量作用 | 第30-31页 |
| ·深化政府职能建设 | 第31-32页 |
| ·完善三方协调机制 | 第32页 |
| ·强化劳资双方道德及法律教育 | 第32-35页 |
| 结束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