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的界定 | 第14-25页 |
·公司的种类 | 第14-15页 |
·国外关于公司的种类划分 | 第14页 |
·我国公司法上关于公司的种类划分 | 第14-15页 |
·公司高管的范围 | 第15页 |
·高管薪酬及影响因素 | 第15-19页 |
·高管薪酬 | 第15-16页 |
·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建立高管薪酬制度的原因及理论来源 | 第19-22页 |
·建立高管薪酬制度的原因 | 第19页 |
·建立高管薪酬制度的理论来源 | 第19-22页 |
·高管薪酬制度内容 | 第22-25页 |
·薪酬形式 | 第22-23页 |
·薪酬确定方式 | 第23-24页 |
·监督与惩罚制度 | 第24-25页 |
3 我国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25-32页 |
·现状 | 第25-29页 |
·薪酬激励的主要模式 | 第25页 |
·封闭公司高管薪酬的特点 | 第25-26页 |
·公众公司高管薪酬的特点 | 第26-2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薪酬激励模式落后 | 第29-30页 |
·薪酬委员会作用受限 | 第30页 |
·缺乏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30-31页 |
·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关联度差 | 第31-32页 |
4 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的模式 | 第32-40页 |
·公司章程规定制 | 第32-34页 |
·公司章程和公司细则 | 第32页 |
·公司章程规定薪酬制的优势和缺陷 | 第32-33页 |
·公司章程制的优化 | 第33-34页 |
·公司治理模式下的薪酬委员会制 | 第34-40页 |
·公司的治理模式 | 第34-35页 |
·薪酬委员会 | 第35-37页 |
·薪酬委员会制度的缺陷 | 第37-38页 |
·薪酬委员会制度的发展趋势 | 第38-40页 |
5 薪酬信息披露制度 | 第40-46页 |
·薪酬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40页 |
·薪酬信息披露的作用 | 第40-42页 |
·提高股东参与高管薪酬事务的积极性 | 第40-41页 |
·降低政府对高管薪酬事务的干预性 | 第41页 |
·提高高管薪酬政策的有效性 | 第41-42页 |
·美国薪酬信息披露的经验教训 | 第42-44页 |
·采取的措施及结果 | 第42-43页 |
·造成的原因 | 第43页 |
·对我们的启示 | 第43-44页 |
·设立信息披露委员会 | 第44页 |
·薪酬信息披露的局限性 | 第44-46页 |
6 我国公司高管薪酬制度的优化 | 第46-56页 |
·坚持的原则 | 第46-47页 |
·坚持薪酬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 第46页 |
·坚持公司自治与司法干预相结合 | 第46-47页 |
·坚持区分公司类型确定薪酬 | 第47页 |
·应设立的制度 | 第47-49页 |
·设立机构股东制度 | 第47-48页 |
·设立证券民事责任赔偿制度 | 第48-49页 |
·设立经理人市场制度 | 第49页 |
·应完善的制度 | 第49-56页 |
·完善长期激励制度 | 第49-51页 |
·完善薪酬委员会制度 | 第51页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51-53页 |
·完善监督制度 | 第53-54页 |
·完善限薪制度 | 第54-56页 |
7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