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现有研究成果——概述及评价 | 第13-21页 |
·国内外危机预警模型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 | 第15-16页 |
·对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及方法的评价 | 第16-18页 |
·对一元判定模型的评价 | 第16-17页 |
·对多元判定模型的评价 | 第17-18页 |
·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18-21页 |
·一元判定模型与多元判定模型 | 第18-19页 |
·静态预警模型与动态预警模型 | 第19页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第19-20页 |
·国内预警与国外预警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逻辑 | 第21-35页 |
·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简述 | 第21-22页 |
·财务危机的界定 | 第22-24页 |
·国外对财务危机的界定 | 第22-23页 |
·国内对财务危机的界定 | 第23-24页 |
·财务危机的主要特点 | 第24-26页 |
·有害性 | 第24页 |
·客观积累性 | 第24-25页 |
·突发性 | 第25页 |
·多样性 | 第25-26页 |
·可预见性 | 第26页 |
·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 第26-27页 |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形成的内在原因 | 第26页 |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形成的外在原因 | 第26-27页 |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形成的其他特殊原因 | 第27页 |
·建立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紧要性 | 第27-35页 |
·外界对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产生良好“幻觉”的原因 | 第28-30页 |
·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状况隐藏的特点 | 第30-32页 |
·不佳的财务状况可能发展成财务危机的征兆 | 第32-35页 |
第四章 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分析 | 第35-47页 |
·研究样本的选择 | 第35页 |
·一元判定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35-36页 |
·多元判定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36-43页 |
·各模型指标的设定 | 第36-37页 |
·实证结果及结论分析 | 第37-43页 |
·预警模型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分析 | 第43-47页 |
·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自身财务状况 | 第43-44页 |
·模型指标的选取缺乏理论依据 | 第44页 |
·获取的样本数据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 第44页 |
·模型的适用性导致的差异 | 第44-45页 |
·会计准则不同导致的差异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中小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案例分析 | 第47-55页 |
·中核钛白股份有限公司背景介绍 | 第47-48页 |
·财务预警系统的案例分析 | 第48-55页 |
·一元判定模型的应用分析 | 第48-50页 |
·一元判定模型应用结论分析 | 第50页 |
·多元判断定模型的应用分析 | 第50-53页 |
·多元判定模型应用结论分析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治理对策 | 第55-62页 |
·在财务危机预警的应用方面 | 第55-57页 |
·设计财务预警模型时要考虑中国的实际 | 第55-56页 |
·选取适合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 第56页 |
·单变量模型与多变量模型相结合 | 第56-57页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57页 |
·在公司自身的内部治理与财务战略方面 | 第57-58页 |
·在外部的配套环境方面 | 第58-62页 |
·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58-59页 |
·财务信息质量保证制度的完善 | 第59-60页 |
·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 第60页 |
·考核与再融资制度的完善 | 第60-61页 |
·保荐制度的完善 | 第61-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A 一元判定模型计算结果表 | 第66-69页 |
附录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