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发展动态 | 第9-15页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发展动态 | 第9-13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夏热冬冷地区街头绿地概念探析 | 第17-25页 |
·夏热冬冷地区概述 | 第17-18页 |
·夏热冬冷地区分布范围 | 第17页 |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 | 第17-18页 |
·城市街头绿地概述 | 第18-21页 |
·城市绿地的定义与分类 | 第18-19页 |
·城市街头绿地概述 | 第19页 |
·城市街头绿地的分类 | 第19-20页 |
·街头绿地的空间构成要素 | 第20-21页 |
·气候及其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21-24页 |
·气候与景观设计 | 第21-22页 |
·与微气候相关的气候因素 | 第22-24页 |
·可持续性设计 | 第24页 |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头绿地微气候的试验调研 | 第25-40页 |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头绿地微气候概述 | 第25页 |
·试验调研说明 | 第25-26页 |
·试验调研目标 | 第25页 |
·调研实测对象与方法 | 第25-26页 |
·夏季的调研实验综述 | 第26-38页 |
·夏季调研试验系列1-周边建筑界面 | 第26-30页 |
·夏季调研试验系列2-街头绿地铺装 | 第30-32页 |
·夏季调研试验系列3-街头绿地绿植 | 第32-35页 |
·夏季调研试验系列4-街头绿地水体 | 第35-37页 |
·夏季调研试验系列5-街头绿地设施与构筑物 | 第37-38页 |
·实验调研小结 | 第38-40页 |
·街头绿地周边建筑界面 | 第38页 |
·街头绿地地面铺装 | 第38页 |
·街头绿地绿植 | 第38-39页 |
·街头绿地水景 | 第39页 |
·街头绿地服务设施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夏热冬冷地区街头绿地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 第40-61页 |
·夏热冬冷地区街头绿地夏季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 第40-54页 |
·减少太阳辐射 | 第40-46页 |
·增加自然通风 | 第46-49页 |
·降低空气温度 | 第49-52页 |
·降低空气湿度 | 第52-54页 |
·夏热冬冷地区街头绿地夏、冬两季气候适应性矛盾调节 | 第54-60页 |
·增加太阳辐射 | 第55-57页 |
·减少自然通风 | 第57-58页 |
·增加空气温度 | 第58-60页 |
·降低空气湿度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空港街头绿地气候适应性设计 | 第61-68页 |
·项目概况 | 第61页 |
·项目简介 | 第61页 |
·南京气候条件概况 | 第61页 |
·项目总体规划 | 第61-65页 |
·场地风环境的模拟 | 第62-63页 |
·场地日照与太阳辐射的模拟 | 第63-64页 |
·总体概念设计 | 第64-65页 |
·基于气候适应性策略的节点空间要素 | 第65-67页 |
·街头绿地铺装 | 第65-66页 |
·下沉空间 | 第66页 |
·水体 | 第66页 |
·设施与构筑物 | 第66页 |
·植物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语及展望 | 第68-69页 |
·研究成果总结 | 第68页 |
·后续研究及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