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第2章 幸福及幸福观解析 | 第17-22页 |
| ·幸福的内涵 | 第17-20页 |
| ·何为幸福 | 第17-18页 |
| ·幸福与快乐 | 第18-19页 |
| ·幸福与需要 | 第19-20页 |
| ·幸福观的内涵 | 第20-22页 |
| ·幸福观的含义 | 第20-21页 |
| ·幸福感与幸福观 | 第21-22页 |
| 第3章 中国传统幸福观的主要内容 | 第22-35页 |
| ·儒家的道义主义幸福观 | 第22-23页 |
| ·以道德满足为乐的幸福目标 | 第22-23页 |
| ·恪守纲常的幸福途径 | 第23页 |
| ·道家的自然主义幸福观 | 第23-25页 |
| ·自然无为的个人幸福 | 第24-25页 |
| ·小国寡民的社会幸福 | 第25页 |
| ·法家的功利主义幸福观 | 第25-27页 |
| ·君主至上为幸福信条 | 第26-27页 |
| ·建功立业为幸福本质 | 第27页 |
| ·墨家的兼爱主义幸福观 | 第27-30页 |
| ·兴天下利的幸福追求 | 第27-28页 |
| ·“兼爱”“尚贤”的幸福手段 | 第28-30页 |
| ·儒、道、法、墨幸福观思想的差异比较 | 第30-31页 |
| ·儒家与墨家的显学之争 | 第30页 |
| ·道家与法家对“义、利”的看法 | 第30-31页 |
| ·儒墨道法幸福观维度差异 | 第31页 |
| ·四大学派幸福观思想的局限性 | 第31-35页 |
| ·等级观念严重 | 第31-32页 |
| ·过于理性 | 第32-33页 |
| ·过分关注政治 | 第33-35页 |
| 第4章 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 第35-49页 |
| ·中国传统幸福观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启迪 | 第35-40页 |
| ·坚持儒家“道德满足”,抛弃拜金主义幸福观 | 第35-37页 |
| ·主张法家“建功立业”,反对享乐主义幸福观 | 第37-39页 |
| ·弘扬墨家“兴天下利”,克服利己主义幸福观 | 第39-40页 |
| ·中国传统幸福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迪 | 第40-43页 |
| ·儒家“仁爱万物”与保护生态环境 | 第40-42页 |
| ·道家“天人合一”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第42-43页 |
| ·中国传统幸福观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启迪 | 第43-49页 |
| ·儒家“为政以德”寓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 | 第43-45页 |
| ·法家“法不阿贵”寓于社会公平正义 | 第45-46页 |
| ·墨家“尚贤使能”寓于任人唯贤唯能 | 第46-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课题硏究调查问卷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