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前言 | 第13-30页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13-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3-14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二、研究现状和创新之处 | 第16-27页 |
(一)本文的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7页 |
三、研究思路、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二)框架结构 | 第2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第一章 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30-62页 |
一、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30-35页 |
(一)时代背景 | 第30-32页 |
(二)历史前提 | 第32-33页 |
(三)现实基础 | 第33-35页 |
二、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35-45页 |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设想 | 第35-42页 |
(二)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基本经验 | 第42-45页 |
三、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45-62页 |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对苏维埃的最初设想 | 第45-48页 |
(二)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列宁的制度设计 | 第48-53页 |
(三)苏维埃政权巩固时期列宁的认识调整 | 第53-58页 |
(四)列宁晚期对苏维埃制度的改革设想 | 第58-62页 |
第二章 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62-99页 |
一、列宁对苏维埃制度内涵的认识 | 第62-66页 |
(一)苏维埃制度是一种特殊的民意代表制度 | 第62-63页 |
(二)苏维埃制度是一种崭新的国家治理体系 | 第63-64页 |
(三)苏维埃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社会管理系统 | 第64-65页 |
(四)苏维埃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国家制度类型 | 第65-66页 |
二、列宁对苏维埃制度中政党问题的认识 | 第66-75页 |
(一)坚持俄共(布)领导地位的思想 | 第67-68页 |
(二)处理俄共(布)与其他党派关系的思想 | 第68-75页 |
三、列宁对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认识 | 第75-82页 |
(一)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总体框架构想 | 第75-77页 |
(二)正确处理党和国家政权关系的思想 | 第77-82页 |
四、列宁对苏维埃国家结构形式的认识 | 第82-88页 |
(一)单一制与联邦制 | 第82-85页 |
(二)中央集权制与民族区域自治 | 第85-88页 |
五、列宁对苏维埃政权运作机制的认识 | 第88-99页 |
(一)制度建设角度的思考 | 第89-95页 |
(二)文化建设角度的思考 | 第95-99页 |
第三章 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重要贡献 | 第99-115页 |
一、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99-106页 |
(一)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认识 | 第99-101页 |
(二)探索了落后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道路 | 第101-104页 |
(三)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新型民主制度模式 | 第104-106页 |
二、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106-115页 |
(一)确立了苏俄新型政治制度的总体框架 | 第106-109页 |
(二)开启了苏俄新型民主政治建设的序幕 | 第109-112页 |
(三)推动了人民民主国家政权建设的进程 | 第112-115页 |
第四章 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实践困窘 | 第115-134页 |
一、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缺憾 | 第115-125页 |
(一)没有解决好苏维埃制度理论构想与具体实践的差异 | 第115-119页 |
(二)没有处理好苏维埃制度理想性与国情落后性的矛盾 | 第119-123页 |
(三)没有统筹好苏维埃制度民主形式与本质内容的关系 | 第123-125页 |
二、苏维埃制度在实践中的嬗变 | 第125-134页 |
(一)权力机关二重化 | 第125-126页 |
(二)党内决策集权化 | 第126-128页 |
(三)干部队伍特权化 | 第128-129页 |
(四)人民监督形式化 | 第129-131页 |
(五)强制手段惯常化 | 第131-132页 |
(六)苏维埃功能虚置化 | 第132-134页 |
第五章 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的后世影响和现实启示 | 第134-150页 |
一、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对俄罗斯的启示 | 第134-141页 |
(一)苏维埃制度向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演变 | 第134-136页 |
(二)俄罗斯国家杜马对苏维埃制度的超越和不足 | 第136-138页 |
(三)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对优化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启示 | 第138-141页 |
二、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 第141-150页 |
(一)从引用苏维埃制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 第141-143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苏维埃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 第143-146页 |
(三)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对完善中国政治制度的启示 | 第146-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60-161页 |
后记 | 第161-162页 |